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1 / 3)

第 24 章 “ 第 24 章

乔见山未拿到解额 , 即未中举 , 然一家人当夜仍是欢欢喜喜聚了一场 。

席上 , 父亲甚至给乔见山倒了半盔米酒 , 说年岁不小了 , 叫他尝尝 。

读书十年 , 终于端起酒盔 , 乔见山很想学一学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与尔同销万古愁 “ 那股豪气 , 于是 “ 豪饮 “......

敬对家人一口闷 。

结果呛得直吐舌头 , 皱眉眯眼呼道 :“ 好辣 ! “

席上欢声笑语 , 淡去了乔见山心头的忧愁 。

檐上灯笼添了三次火 , 这般热闸 , 外人路过 , 还以为乔家大小子第一回请解就中举了呢 。

乔时为暗想 , 父子笃 , 兄弟睡 , 其福亦厚 , 其泽也长 。

三哥若是中举 , 是意外之喜 , 没能中举 , 则是情理之中 。

放在后世明代 , 十三岁能过童子试 , 被人称一声 “ 秀才 “ 就极难得了 。 饶是神童辈出的南北宋 , 这个年纪拿解额的也屈指可数 。

没过几日 , 乔见山便恢复了往常 , 朝早起 , 夜勤读 。

趁着休沐在家 , 他找来乔见川 、 乔时为 , 给弟弟们分享自己的赴考心得 :“ 我考完归来 , 同你们说过 , 今年的解试已不考帖经和墨义 , 改为了考大义 「 。 前日 , 父亲人从贡院打听了 「 大义的评卷标准 , 你们俩也学一学 “

乔时为与四哥坐近 , 一同细读 。

以往考墨义 , 纯是问答 , 警如题问 :“ 何为君子之四道 ?“ 只需默写 “ 谨对 : 其行己也恭 , 其事上也敬 , 其养民也惠 , 其使人也义 “ 便可 。

而 “ 大义 「 不再要求学子字句尽同 , 只需取圣贤释义 、 诸书引证对答 , 自述成 3

即可 。

乔时为心想 , 这哪是给学子放宽标准呀 ? 明明是给考官放宽了出题范围 。

什么叫 “ 圣贤释义 、 诸书引证 “? 不同于明朝定死了只考四书五经 , 万事皆以外子的 《 四经集注 》 为释义 , 大梁的教材是很丰富的一一各类儒家经书 , 乃至百家经典 , 只要言之有理 , 都可能被考官所信奉 。

警如说 , 若问你 「 铁锤锤碗锤不破 “ 何义 , 到底是答碗锤不破 , 还是锤子不破呢 ?

恐怕是要多读几本书 , 多看几种释义 , 再临场琢磨一下考官到底什么意图 , 才能落笔了 。

再者 , 既然自述成文 , 考官自然就会看学子的笔力 、 文采 。

所以 , 考大义看似放低了标准 , 实则提高了要求 。

四哥抱着乔时为一阵摇 , 欣喜若狂 :“ 五弟 , 好事呀 , 好事呀 ! 不用死记硬背了 “

乔见山道 :“ 对于你这种默写一句话总会丢几个字的 , 确实算是好事 , 可大义想要答得尽善尽美 , 怕是要比以往读更多的书 。“

又对乔时为道 :“ 五弟 , 你既背书快 , 行文又有灵气 , 考大义对你而言 , 是再好不过的 。“

乔时为先点点头 , 后面露些许无奈 , 抱怨道 :“ 只是往后要多打听考官的读书喜好 , 斟酌他的意图 , 实在有些恼人 “

乔见山原想劝说 「 诗赋 、 策论也是要琢磨考官心思的 “, 后来一想 , 弟弟天赋 f

于常人 , 遂言道 :“ 大才者成文浑然天成 , 才华溢出纸张 , 不管是什么样的考官 , 也被折服 …... 弟弟应立这样的志向才对 。“

乔时为心间一暖 , 原来自己在三哥心目中 , 是这般厉害的弟弟 。

可又有些压力一一 “ 才华溢出纸张 “ 这等标准 , 可不好达到 。

自打盐税案以后 , 乔仲常对小儿子乔时为的关注度陡然上升 , 日日要亲自考校他的学问 。

本是严父 , 端着姿态 , 问着问着总会变作一一大愕 、 大惊 、 大喜 。

“ 这你也学了 ? “ 这你也答出来了 7 “ 这几句是你写的 7“

气得书房外的考爷子不敲门就进来 , 把乔仲常赶了出去 :“ 三四岁时学的东西 ,

现在才考校 , 你怎么当父亲的 7“

「 可 …... 可时为过了年也才六岁 “

“ 千山万丘不尽同 , 有平如土堆的小丘 , 也有如刀似剑共入云的石山 , 何况人哉 ? 人之天分有不同 , 他的六岁自然也不同 , 你怎能拿他当寻常小儿 ?“

乔仲常讪讪 , 道 :“ 那时为往后的学业 , 还是仰仗父亲罢 。“

回想起当年 , 直至奶娃子三个月大要取名时 , 自己才第一回抱他 , 乔仲常亏欠之色更郁郁 , 喃喃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