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人家的热情待客之下,五人很快醉眼朦胧,洗漱完毕,一上床就鼾声如雷。
几人属于经常外出采风的一拨人,对韦家寨的住宿条件不以为意。
第二天还没到六点,方德华就叫众人起床。
简单洗漱后,早餐是白粥加木瓜丁,每人一个鸡蛋。
今天天公作美,梯田上略带一丝晨雾,仿佛带着几分清新。
见雾气不大,方德华就让二舅去执行原先的计划。
只见他长吹一声哨子,远处的梯田之上开始升起袅袅炊烟。
云烟雾绕之中,一个传统服饰、挂着背篓的壮家妹子从梯田顶部款款走下。
几人见状,眼都直了。
刘大达大呼:“快开机!”
一边打开相机,一边询问:“德华,这就是你憋的大招?”
“你猜?!”
几人顾不上猜测,最快速度搞定器具,对着梯田、美女一顿咔嚓咔嚓猛拍。
镜头之中,壮家妹子头戴彩色印花头饰,身上穿着蓝色长裙,腰间系着精致的蓝色围裙。
在金黄色的稻田旁边,清秀的妹子在袅袅的炊烟若隐若现,不时采摘几条稻穗插放在背篓之中,动作十分轻盈。
不一会,就对着远方开始唱几句山歌。
此时正好阳光穿过地平线,洒在梯田,照在妹子身上。
几人心满意足的狂按按钮,然后才对方德华竖起大拇指。
方德华点点头说:“别收,还有!”
不一会,一個衣着褴褛的老汉牵着一头老黄牛出现在梯田田头。
老汉黝黑的脸上满是时间的烙印,他头戴草帽,一手拿着竹烟杆,一手牵着牛,不时吐出一口烟气,不时对着老牛吆喝几声。
五人见状,又投入到咔嚓咔嚓的工作状态。
等一切结束,清晨的阳光已洒满大地,陆绍锦、张旭、宁杰、袁山、刘大达才恋恋不舍合上盖子。
张旭第一时间跑过来说:“德华,你这是怎么想到的?真是绝了。”
“这壮家妹子的服装与梯田相得益彰,服!”
“我觉得老汉才有视觉震撼力,尤其是他转身吆喝的时候。”
……
五人虽然在那里进行讨论,却一致认为方德华很有想象力,有摄影的天赋!
于是他们问:“这是不是你憋的大招?”
方德华摇摇头,只有他自己知道,从来都是自动挡,傻瓜式的拍照。
见此时阳光明媚,他有点担心后面的大招能否顺利进行。
五人面面相觑,这还不是大招?一时间又有点兴奋之感。
待回到家后,方德华趁机带几人游览韦家寨。
这个寨子或是木屋,或是土屋,房顶清一色是横梁黑瓦,依托山势而建,非常具有民族特色。
往来的寨民有些还穿着传统的服饰,说着壮语,五人根本听不懂。
这原汁原味的壮家风情,让几人颇为享受。
只有方德华看到这些背后的贫穷,正是他想要改变的。
几人都已习惯,他们跑的地方,有些更为艰苦。
宁杰与袁山直接挂着相机对着人情风物开拍。
采风采风,自然是多拍点才能挑出更好的作品。
不知咋滴,几人聊着聊着,就聊到《那山那人那狗》这本。
为人比较严肃的宁杰说:“我昨天下午见到韦家寨的时候,脑子中就想到这里写的侗族村寨。”
陆绍锦哈哈一笑:“那今早出现的姑娘,是不是让你觉得更符合?”
听到这话,方德华开口笑着说:“我倒是觉得,若是将这篇散文拍成电影,请一个明眸皓齿的姑娘来出演,肯定别有风情。”
“你看,还是作家有想法!”
“对了,德华你还有啥大招?”
“下午你就知道。”
午饭之后,天色开始阴沉,这一变化让方德华喜不自禁。
不一会就下起濛濛细雨,五人见雨势不大,就想趁机出去拍几张雨景。
不想却被方德华带到湖边。
湖中飘荡着一个小舟,一个穿着蓑衣的沧桑老汉用竹竿将船上的鸬鹚扫到水里。
刘大达惊呼:“大招?”
方德华点头,笑而不语。
他二舅又在上风口点燃炊烟。
烟雨朦胧之中,一只鸬鹚钻出水面,被叼着烟斗的老汉一把抓住脖子,将嘴里的大鱼取出,赏赐一条小鱼将其又丢到水中。
等待的时候,还拿出一个破网,撒网捕鱼。
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岸边咔嚓的声音也是接连不断,将老翁、鸬鹚、远处的山景都纳入镜头之中。
一小时后,方德华又将他们带到一座石拱桥旁边。
这个石拱桥位于潜龙渊的边上,是其水路的方向之一。
二舅再次出马,在桥边的风口处点燃火堆,炊烟霎时弥漫石桥。
早晨牵牛的大爷也二度出马,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牵着一头老黄牛,扛着一把锄头,慢悠悠从桥上走过。
几人见到此情形,眼都直了!
立即抢好位置,准备拍照。
那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