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不过加上江义沛离京前在京城拖上司买的,好歹算是凑了一下小批药材出来,在空间里的小药房里保存着。
治些风寒湿热的小病是足够了。
但草药肯定是越多越好,不然等三个月暴雨期过后,药材是几乎就不可能找得到了。
有病没药医。
砸蒋大夫招牌。
“伯娘,这有车前草。”江修彬喊道,蹲下握住根部上面一点,咔咔一顿拔,然后丢到了蒋素英的背篓里。
车前草,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草与子同功,可清膀胱热,利肾气。
也有止血的功效,在地里干农活要是弄伤了手,嚼烂或者捣烂,敷在伤口上,血很快就会止住。
因为多,所以价钱也便宜,晒干了才一文钱一斤。
以前江家还穷的时候,蒋素英教过江义涛他们认常见的草药。
像车前草,夏枯草,龙葵,荠菜等。
荠菜,很多人只听说过荠菜鲅鱼饺子,但其实它也是一种药材,全草可入药,性平味甘,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还可治痢疾水肿,淋病便血,月经过多。
屋背山挺大的,物产丰富。
野菜,常见的药材很多。
笋子,菇子,野菜,山鸡,野鸟,野兔,甚至还有野猪。
听说野猪精得很,山里找不到东西吃就经常夜里下山来偷菜偷鸡,改善伙食。
所以村里除了猎户都不太敢往深山里去,都是在前山里转悠,捡捡柴火,采采野菜,偶尔运气好还能碰上野兔野鸡。
靠山吃山这句话可不是空话,这座屋背山养活了江家村祖祖辈辈子孙。
今天是突然抢收,山里才没人。
江义沛中了举人之后,不用再计算着一文钱掰成两半花,蒋素英也不再藏私,碰巧遇上了,有人问了,她也会跟村里人提一提能卖钱的草药,算是卖个人情。
所以现在村里人也会到前山采草药,以至于现在山脚下没什么草药了,往上走一走偶尔能遇上些。
现在天晴,山路还算好走,只是走着走着江修勉开始一边走一边从衣服上摘什么东西往下丢,皱着眉,一张厌世脸。
“这些粘头婆真的太讨厌了,粘得我满身都是。”他旁边的江修彬也一路走一路丢,嘀咕着。
江筱米却是毫不在意,它粘就粘呗,又不会少块肉。
“诶诶!”蒋素英道:“别丢,收起来。这是苍耳子,能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等。以后感冒鼻塞用得上。”
不过要谨遵医嘱,毕竟有小毒。
江修彬捏着一颗刚要丢,闻言:“这东西还是药啊?”
蒋素英原身自己都不知道这味中药,自然就教不了别人。
古代的蒋素英和现代的蒋素英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不说医术,仅仅是知识储备,也不是她能比得上的,毕竟蒋素英系统学习的是中华几千年积累的瑰宝精华,且有临床三十多年的经验。
苍耳入药村里人不知道,且粘衣服上又讨人厌,就算被砍了也很快能长起来,这地方长了一大片。
苍耳的根、茎,花、子有不同的药用价值,因为太多了,又没人要,暂时不管它,等回去叫人带工具来。
继续往上走。
发现了一大片艾叶。
也是好东西。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
和车前草一样,捣烂外服也能止血。
端午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在家门口挂上一把,驱邪避瘟祈福。
医馆也收,价格也适中,但太多了,医馆也收不过来,以至于这山里也是好大一片。
蒋素英可不嫌多,天冷地冻的时候烧点水泡泡脚驱驱寒,别提多美了。
但太多了还是带不走,等带人来吧。
一路上大大小小有些收获,这挖一棵那挖一株,蒋素英的背篓装了一大半了。
让人惊喜的是,挖到了五棵三七,这可是做金疮药的主药啊!
跑这一趟山,值麻了。
再往山里走深了一些,看得出来人迹稀少,有条小路,但已经被草覆盖了。
江筱米拿着镰刀,一边开路,一边在草丛敲敲打打,以防有蛇。
“哎哟——”江修勉不知道踩了一个什么圆溜溜的东西,差点提前行了个拜年嗑。
后面的江修彬把他扶起来,发现了一颗小桔子。
蒋素英过来一看,捡起来闻了闻,抬头看去,发现不远处有青黄的果子在层层绿叶子透了出来,眼睛一亮。
江筱米开路,四人往上又走了一段,江修彬从树上摘了一个果子:“这果子看着像是桔子,但这树怎么长这样?全是刺?鸟都不敢来它家找吃的吧?”
“有没有可能这不是桔子树呢!”江筱米抱着镰刀,故作姿态:“要是我没猜错话,这是枳树。”
然后就不说话了,见没人理她,她只能看向她哥。
江修勉:“......哦?”
“你这就不懂了吧?这是我的领域。”江筱米忍不住得意了一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