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76章 袁绍的奋斗(求首订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6章 袁绍的奋斗(求首订啊)(1 / 2)

这段时间,刘辩再度忙碌起来,尚书台和三公府对于各地粮食的协调他都要尽量做到心中有数。

灵帝在赈灾一事上当起了甩手掌柜,但出现在玉堂殿的时间却比往日多了些。

唯把何皇后看得心疼不已。

就在刘辩觉得一切都步入正轨,灾民也会得到妥善安置时,急报传来

汝南黄巾在陈国、沛国、汝南郡三方交界处,劫取了救灾用的粮食,足有两万石。

两万石不是小数目,用于救灾,至少能保证五六万人在一个月之内的生活,吃饱不可能,但绝对饿不死。

都不用刘辩提醒,朝廷立马向袁绍发出了问责公文。

但袁绍也很委屈,他完全不明白黄巾贼是如何绕过他的封锁来到陈、沛交界处的。

此处在汝南郡的北偏东,可汝南黄巾已经被他率军拦截在了汝南的东南啊!

难不成汝南黄巾从东边的沛国治下绕路了?

可他也没觉察到汝南黄巾分兵啊!

而且近些日子他久攻不下,又逢大雨,雨后沛国等又有水灾。

他已经派人联系黄巾贼首领刘辟、何仪、黄邵,想要效仿昔日盖勋对白波贼做的,进行招安。

刘辟等人被他兵势所迫,态度已经有所软化。

这种时候刘辟等人真的敢分兵去陈、沛交界抢劫吗?

想到这,他找来了监察从事刘和。

当初刘和听闻汝南黄巾起事,便停在了颍川郡边界,等到袁绍到了才一同入汝南。

也因此,两人近乎是一路同行。包括现在,刘和也随军出发,在某个角度上作为监军存在。

袁绍觉得刘和应该是懂他的。

刘和同袁绍一样疑惑。

“本初兄,莫非汝南还有不归属于刘辟等人的黄巾贼?”

袁绍摇头:“我当初与汝南各县豪族相会,彼时贤弟也在,并未听闻有人发现其他的黄巾余贼。”

他又道:“若是刘辟等人有别部能从沛国绕道,那也该去沛国劫掠,怎么还敢在我汝南郡内生事呢!更别提如今已在商量纳降事宜。”

在袁绍的引导下,刘和恍然大悟:“本初兄的意思是,这次劫走两万石粮食的并非是刘辟等人?可又会是谁呢!”

“无论是何人,吾往汝南北去,一查便知!”袁绍十分自信。

这次回到汝南,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宾客满门的时候,走到哪里都有人纳头便拜,人人都知道他的名字。

若非是他,换个人当汝南太守,谁能这么快集结这么多郡兵?

更别提各县豪族纷纷相助,供给钱粮。

刘和问道:“可若是本初兄去调查,汝南郡兵该由何人调遣?”

袁绍道:“自然是贤弟了,贤弟办事,我放心!”

刘和忙忙推辞。

袁绍遂喊来军中将官,这些人要么是本地豪族出身,要么干脆是他袁氏的人。

他吩咐道:“待我走后,皆听刘监察之言,都可省得?”

这些人早得了袁绍的提点,闻言齐声道:“谨遵府君号令!”

又拜向刘和:“拜见刘监察!”

木已成舟,刘和只能暂时接下名义上的指挥权。

袁绍又交待道:“我料定刘辟不敢进攻,若其有意投降,贤弟可每日送他当日的口粮,待我归来。若其真敢反攻,贤弟可与众将官商议进攻。”

刘和被袁绍安排地明明白白。

之后,袁绍则带着家将和郡中门下督盗贼等官吏,查案去了。

他打定主意,劫赈灾粮者,绝不能是汝南黄巾!

以袁氏在汝南的影响力,他还没到被劫地点,条条线索就或明或暗地传到了他的案头。

两万石粮食不是小数目,没那么容易搬运。

这年头寻常百姓要想活下去,必须抱团取暖,而宗族是最好的纽带。

袁绍通过豪族影响小宗族,如此,汝南的百姓便成了他的眼线。

待他抵达事发地点时,身边的官吏却得出了一个奇怪的结论。

抢劫粮食的人是从陈国出发的,但在汝南地界抢劫完粮食之后,这帮人反而继续押着粮食往沛国去了。

难不成真是黄巾?可这又如何解释劫粮之人从陈国而来?

而伴随着实地考察,路上的痕迹与结论很是相符。

确定了劫粮者来自陈国。

袁绍继续派人往陈国境内调查,同时发公文质问陈国国相骆俊。最后,当然也没忘将调查结果上书雒阳,为自己洗刷冤屈。

最关键的是,袁绍打听到,陈王宠擅长射箭,曾经聚民为兵抵挡黄巾。而骆俊身为国相,却放任刘宠掌兵,本就是一项把柄了。

再加上调查出的结果,袁绍理直气壮!

陈国相骆俊完全不承认这两万石粮食被劫同他有关,还将袁绍派到陈国调查之人逮捕,亲自押着送往袁绍处。

两人隔着一国一郡的界碑对望。

袁绍骑在马上,也不下马,大声问道:“国相可是来认罪的?”

骆俊反驳道:“郡守此言当真可笑,这两万石粮食本就自我陈国调出,运往灾区。我陈国岂有再抢回来的道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