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帝身边的亲近人,李俊早就知道,皇帝对于朝贡和海外通商这一块十分的感兴趣,毕竟哪个皇帝会不喜欢名扬四海呢。
只不过,朝廷大臣们以永乐朝虚耗国帑,于朝廷、国家无益为由,大多持反对。
所以他才会在知道,琉球南边有北港这么一个地方之后,冒着被参奏的风险,来这里探听消息。
御史参奏才多大的事啊,能够因此获得皇帝的亲近,才是最重要的。
只不过,李俊也没想到,他在北港居然能得到这么多的消息。
当然,这些消息里面有几分真几分假,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毕竟眼下也都只是那个公爵的一面之词。
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海贸通商获利之丰是毋庸置疑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葡萄牙人,甘愿冒着数万里的风浪远道而来。
脑子转了一夜的李俊,自然而然的失眠了。
第二天清晨,李俊瞧着杨春略带倦意的眼神,不由得一笑,看来对方昨天晚上也没睡好。
“今日当真要去街上转转?”,杨春一脸的疲倦,昨天晚上和李俊商议之后,辗转反侧的一夜,作为一个新晋的小官,他是真没有李俊那么大的胆量。
“当然,尽管可能看不到太多的东西,可也总比单单听他们说,要好一些”,李俊回道。
微服私访当然不可能,哪怕他们不穿官服,也不可能私访的,不光是他们身边的护卫不同意,就连张小白那边也不可能不安排人跟着。
钦差大臣出了意外,那可是通天的大事。
“他们安排人了吗?”,李俊转头问向一边的护卫武官。
“回大人的话,他们一早就来了,领头的除了昨天那个码头管事,还有一个好像是个什么葡萄牙人”,武官低身回道。
“那咱们垫个肚子就出发”
对于李俊他们要自己去街上转转的想法,张小白并没有阻拦,只是为了避免惹出什么事端,早就吩咐人给各大商行通了信儿,而且也把阿尔弗雷斯派了过来,明面上是作为翻译,实际上北港没有他协调不了的事情。
反倒是是张小白或者许三爷陪着,有些不太妥当。
毕竟他两个人在北港的地位有些特殊,对上这两位天使,姿态放得太低难免让大家惊疑,而表现的太过随意,又难免不小心恶了某个小心眼的天使。
有了小阿尔跟着,基本上也就相当于告诉大家,这几个人是大人物了,只不过阿尔弗雷斯常年奔走处理各类事物,偶尔也帮着大商户协调些买卖上的事情,所以他陪着也不显得突兀。
至于哪些东西是可以随便谈的,哪些东西是要尽量回避的,张小白也都仔细交代过了。
昨天在酒席上,张小白透露出去那么多信息,也不是一时的信口开河。
北港的商船如此之多,大街上一半多都是明人面孔,只要两位天使不是瞎子,就不可能看不到,张小白也不可能完全否认掉,否则那就是在侮辱他们的智商了。
既然如此,反倒不如敞开了说,拿其中的巨额利润来说事。
而且就算大明皇帝知道了其中的利润丰厚,也不可能做出强盗行径,毕竟只需要正常放开海上贸易,就能获得的东西,没必要担着骂名去做强盗。
大明官家的脸面还是要的。
而且,开海与禁海之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倭寇祸乱。
而张小白将这个倭寇之乱背后的一面揭开,给了他们另一个版本的倭寇之乱,相当于把之前只有少部分当地官员才知晓的真相,暴露给这两个天使。
他是真心希望,这些事情能够完完整整的传递的大明的皇帝。如果大明皇帝在知晓这些情况之后,大力支持开海,更那就完美了。
北港发展到现在,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瓶颈。
随着船队规模越来越大,来自大明的货物供应已经基本接近极限,无论是最早的泉州府,又或者后来的广州府,乃至最后加入进来的苏州、松江等地的海商,现在的贸易量都已经接近饱和。
毕竟这些东西目前还都是非法交易,违背朝廷政令的危险行为,除了该有的四处打点之外,还是要保持一定程度的低调。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张小白提到的倭寇,各个大大小小的,亦寇亦商的‘倭寇团队’,遍布大明周边海域,也抢走了相当一部分海贸份额。
如果大明能够解除海禁,不说一定能解决倭乱的问题,最起码能使一部分海商,从‘从倭’的身份转回正常海商。而那些本就和北港保持贸易关系的海商们,也能够正大光明的扩大产业规模。至于其他货商们,因为丰厚的利润而投身海贸事业,也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对于张小白他们来说,大明解除海禁之后,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从大明‘勾引’更多的移民出海。
至于那些出海没回来的人,到底是在海上遭了难回不来了,还是说主动留在海外不想回来了,估计那些官老爷们大概也搞不清楚,
在李俊和杨春跟着小阿尔在北港街头溜达的时候,张小白这边也在忙活一件大事。
集合了卢师爷和吴秀才两位高手,按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