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原本真没多余的红薯苗,可是都是帮着唐家村的流民,都是些可怜人。
于是便通知说,一亩田的苗子要价五十文,要跟着自己种这个可以,但是种出来的东西,除了留着自己吃,全得卖给唐里正家。
短工们自然是愿意,一亩田才五十文的苗子费,怎么种他们当然是知道的,毕竟是东家的东西嘛。
全都愿意签了这份儿协议,反正和东家种田地的时候,也是签了约的,他们的工钱刚开始是一天一结,后来十天一结,再后来一月一结,可是不管多久一结,东家从来没少过谁家一个子儿。
再说了,五十文一亩地的种子,哪家的种子才这么点钱,看着东家的田里的出产,他们是一辈子都没见过的,反正东家怎么种,他们这些流民没啥见识,就跟着有本事的人种就对了。
所以他们自然是愿意相信唐里正家的。
所以在唐家村朝北二十里地划给流民开荒的地方陆陆续续多出来不少的茅屋和田地。
转眼,周衡之在唐家村整整住了一月。
王爷和周敏子是没脸来,可是谢玉玲却是带着自己家两个小的来看儿子了:“这就是世子待了一月的唐家村儿吧?”
马车从州府到县里住了一宿,今天再从县里出发到的唐家村。
“王妃,就是这里,上次奴才送王爷来过。不过上次来的时候,这稻田还全都没收好呢,这回子看了,是全都收好了。”赶车的王府车夫第二次来。
只不过上次是晴到,而今天从早上就一直在下雨。
自然是认得村口那块大石上写着唐家村三个字的,上次王爷可不就是问过工匠们哦。
“这一片全是吗?这稻谷全收起来了这些日子,怕是还没有晒干,这就下雨了,这可如何是好?”王爷嘴里经常说着这个村出产的粮食怕是够不少人的口粮,王爷上心着呢,王妃生于普通家庭,他爹到了她三岁时才考上了秀才,她才成了秀才家的姑娘。
所以打小,她便和家里人一起做着家务,干着农活,对于田里的事儿可清楚得很。
嫁给王爷后这些东西也是刻入脑子里的,把水稻割好,倒是快,可是把谷粒从那稻谷下搓下来,得把手都给搓烂了。
“王妃,这个村儿可不一样,他们有打谷机的,打得可快了,王爷最近让工匠们加工加点做出来的机器,就是这个村的人发明的,脱粒可是快,一天一台机器能二十多亩。”车夫边说边还有些自豪,不知道是因为知晓的是打谷机,还是自己家王爷为民的这些举措。
“打谷机?可是那天前院闹了一天的那个东西?”王妃住在后院自然是不知道前院的事情,可是她却是知道那天前院热闹了半天,王爷也开心了不少日子。
“正是,就是这个村的人研究出来的机器,世子也住在这里,不光是因为稻谷产量翻倍,还因为这些机器都出自这个村儿,听说后面还有啥产量高的农作物,咱们府二公子都有派人在这边巡逻,怕有宵小来这里找事儿呢。”这个村儿以后的路可宽着呢。
“母妃,大哥在这里住这么久,就是为了田里的粮食对不对?”看上去六七岁的小姑娘趴在谢玉妃的腿上,睁着大大的眼睛,一脸的娇俏,眼里尽是好奇:“我大哥就是我们父王说的为发民废寝忘食对不对?”
“对对对,姐姐说的对,为民为民。”一个四岁的小奶娃跟在自己姐姐的身旁学说话,大约也不知道自己说的什么意思 。
谢玉玲一听自己女儿的话:“自然是,你大哥这都快一月不着家了,你们俩是不是想他了?”
自己四个孩子,这两小的可是与他们大哥最是亲厚,一个月不在家,就天天吵着闹着想大哥,求了王爷半个月了。
每天都会去问一问他父王,能否来陪自己大哥。
特别是自己那唯一的女儿,最是会讨王爷欢心,还真给求得王爷同意,让自己带着他们出来,只是这一出门就是三辆马车,后面车上带着给这唐家人的礼,还有给自己儿子的日常用物。
儿子作为王府的世子,两岁就跟着王爷启蒙,三岁便请封了世子,没想到皇帝倒是应的很快,即时就让自己的大儿子当了世子。
作为世子,便就要同他父王一般,为民请命,为民劳作,为民做实事,把这蜀地建得更好更繁荣。
虽然心疼,可谢玉玲从来都不是拖儿子后腿的人,今天带着自己两个小的孩子来看大儿子,顺便也让两小只出来走一走。
王爷直接派了十个士卫给他们,正好,她其实也想出来走走,作为王爷的当家女人,回想起来,大约也有好些年没有再出来过。
有机会,谁又不愿意出来呢。
“母妃,这雨怎么越下越大了?我大哥不会住的是茅草屋还漏雨吧?那也太可怜了。”周琴之心里可是担心自己的大哥。
听说乡下的很多房子都很破的。
“不可胡说。”即便是住的茅草屋,那也是大儿子必须要走的路。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谢玉玲是一个非常清醒的女人,不然周承志也不会看上毫无背景的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几个孩子都被她教的很好。
除了二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