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182、汉武帝的智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82、汉武帝的智慧(1 / 2)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翌日一早,太阳照常升起,长安依旧在一片祥和中开启了新的一天。

卫宁早起,洗漱好后,才准备去吃早膳。

汉武帝便背着手走来。

卫宁有些意外的看着汉武帝,道:“参见陛下。”

汉武帝摇摇头:“出去吃吧。”

卫宁噢了一声,跟在汉武帝身后,他发现汉武帝始终心事重重的样子。

长安集市上依旧繁华,两人坐在一处摊贩前吃着早餐,汉武帝望着道路发呆。

“如果国家钱财足够,是否可以在长安大街小巷修出石子路取代泥泞的道路?”

汉武帝忽然开口。

卫宁愣了一下,道:“这是好事。”

大汉现在的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虽然已经是世界强国,但远远不够,最起码在汉武帝心中觉得社会经济还可以加大发展。

“如果国家能力足够,是否可以提高百姓的读书识字率?”

卫宁惊愕的看着汉武帝,由此足可见汉武帝的抱负有多大。

一个国家的发达,不仅仅是朝廷有钱,最根本的体现在国民素质和个体经济上。

现在大汉的人均识字率不足千分之一,什么概念?上街随手抓一把,几乎都不认识字。

可要普及读书识字率却很困难,这不仅仅朝廷需要庞大的钱财和教育资源,还需要书本纸张能广泛传播。

卫宁想了想,道:“这需要时间发展,不过我可以推快这种趋势的发展。”

汉武帝愣了一下,道:“怎么推快?”

卫宁摇摇头,暂时没说。

汉武帝又道:“近些日子河西诸城发来军书,匈奴人盘踞丝绸之路,阻断了大汉和西域的经济往来。”

“明年不管有没有钱,这场战争朕一定要开起来。”

卫宁嗯了一声,他知道这一次谁也阻止不了汉武帝了。

“廷尉府那边上书,南越诸城的犯罪率累年增强,盗贼不断,村民为贼,百姓惶惶不安,何以为?”

卫宁狐疑的看着汉武帝,他怎么忽然和我说这么多国家大事?

卫宁沉思片刻,才道:“律法没有普及,小民百姓不知法,不懂法,归根结底还是没文化,知识教育没普及到地方。”

汉武帝点点头:“治理百姓要治理思想,这很重要。怎么让他们知晓思想,懂得规矩法律,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还是要在知识文化的教育上。”

卫宁深以为然的点头。

汉武帝叹口气,道:“其实大汉依旧千疮百孔,朕未来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不仅仅只是征服匈奴。”

早饭吃好,汉武帝带着卫宁朝长安城头走去,站在城池上,俯瞰着整个长安城,不免胸襟开阔,心旷神怡。

汉武帝背着手,俯瞰长安城,淡淡的问卫宁道:“江南旱灾,地方刺史上书朝廷,祈求朝廷免除地方赋税。”

“若此事交给你,你如何批复?”

汉武帝随意开口,其实已经开始加快对卫宁治国能力的培养。

今日来此城楼也有目的。

城池下两名身穿丝绸老者骑马而行,那是大汉的右丞相庄青翟和内史董仲舒。

两人看到城楼上的一幕,微微有些震撼。

城楼上站着的两人,神态表情一致,俯瞰整个长安城,颇有君临天下之姿。

汉武帝这样便罢,为何卫宁也是如此?

卫宁没注意到城池下行走的高官,自顾自的在思考,他试探着道:“地方刺史上书的倒是没问题,应当要免除受灾地的赋税。”

汉武帝反问道:“怎么批复?”

额。

卫宁摇摇头,他毕竟也没接触过这些,只能简单的说可行与否,让他回复地方官,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卫宁老实摇头,道:“我不知道该怎么批复。”

汉武帝道:“即命镯其税,着宗正大农府核江南旱灾之地百姓人口,免除夏税,以安民心,以显天德。”

他回复的很快,几乎信手拈来,长久处理政事奏疏,这对皇帝来说不是难事。

卫宁认真的想了想,他暗暗点头。

这种批复让自己来,他写不出来。

别看就简单几个字,但卫宁却忘了朝廷九卿的作用,得先核实情况,不能地方刺史说什么天子就信什么。

那就要合理的让九卿去对接此事,核查清楚哪些地方村落受灾,对应着免除夏税。

见卫宁在思考,汉武帝道:“你要知道,我们是在中府坐镇,要时刻防范臣僚对伱的欺骗,这是你做所有事的前提。”

大汉的贪官污吏有没有?

肯定有!在这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越是偏离中枢,不公不正之事就越多,百姓能伸冤的门路就越少。

若地方官的权力不加以约束,对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灾难。

“你也不能爱心泛滥,听到哪里受灾,一股脑全部免税,那朝廷吃什么?收什么税?”

“权力也不能集中下发,要都交给地方官了,他们就能指定哪里能免税哪里不能,那地方百姓畏惧的是谁?感恩的是谁?”

“地方官和豪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