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归正传。 朝堂之上,十几个大臣依次出列,所报皆是关系到民生和朝廷根基的国家大事,没有一个可以疏忽对待。 北宫季姜夫妻二人耐心听完。 足足半个时辰,等没人再禀告,她才语气沉稳的出声:“众位臣工,可说完了?” 下首众人两两对视,没人再开口。 “那好,容朕说两句。” 众人侧耳倾听。 “朕听了这么多,总结就是一个字:穷!”北宫季姜环视下首,道:“众位臣工说,朕说得对是不对?” 众人齐齐回答:“陛下圣明。” “圣明谈不上。” 北宫季姜笑着摆手:“这么浅显的道理,就是上了两天学的孩童也能明白。” “各位大臣所言非虚,这些事情的确都应该重视起来。” “朕也有了解决之道。” 说到这里,她看向许集深:“开明陛下,你说两句?” 许集深微微一笑,肃穆的看向众人,缓缓开口:“各位大臣可听说过,玉米、红薯、土豆?” 这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 “回陛下,未曾听说。” “玉米、红薯、土豆,这些都是什么?” “……” 大部分官员一脸茫然。 这时,突然有一个中年男子拱手出列:“臣倒是有所耳闻。” 许集深挑眉:“爱卿请说。” 此人,正是江南的知府。 “这三样,都是粮食,不仅味道新奇香甜,而且极易饱腹,是这几年才出现的,臣也只是在家中吃过几次,莫非,有什么奇特之处?” 许集深哈哈大笑:“哈哈哈,众位爱卿可知,这些年连年大旱,粮食减产,为何我军将士不缺吃喝?” 江南知府迟疑道:“莫非与玉米、红薯和土豆有关?” “正是。” 许集深点头,随即看向沈听肆:“义亲王,你最了解,和众位大臣说一说吧。” 沈听肆拱手:“臣弟领命。” “玉米、红薯和土豆,都是西洋那边流传过来的种子,他们不拘土质,就连西达县那样的沙土地,也能长得极好,关键是亩产,产量最少的玉米,也能有上千斤。” “红薯更是能有亩产8000斤。” “土豆亩产2—5000斤。” “这些,还只是在贫瘠的地里,若是在江南一带的肥沃之地,产量再翻一番,也不在话下。” 他说得慷慨激昂。 文武百官皆是不可置信。 “这不可能?” “天底下,怎么会有如此奇物?” “老夫不信。” “……” 沈听肆一脸自信,反问道:“不信?如今大朝会,当着所有大臣的面,陛下和我岂敢儿戏?” “众人若是不信,本王带了玉米、红薯、土豆的种子,开春便要栽种下来,不妨等上几个月,到时候一看便知。” 这话一出,全场哑然。 对啊。 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儿,谁敢开玩笑? 那,岂不是…… 三老爷突然跪地泣呼:“天佑大齐!” 这话一出。 众位大臣如梦初醒,纷纷跟着跪下:“天佑大齐!” “陛下万岁!” “陛下乃是天命所归,必将千古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