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注定要亡,可亡的原因却不仅仅只有这些——而已。
停顿只有一小会儿,李晓诗很快就继续接上了下茬:“在清朝,还有一个问题很严重,那是什么呢?对的,就是我们在说起这节课的内容分块的时候曾提到的那个,闭关锁国的政策。”
“通过了解明朝的相关内容,我们知道了因为种种原因所以从明代起就有了‘海禁’的封闭自我的政策——但是明代的海禁和清代的这个有所不同,清朝统治者认为,我华夏是上国,物产丰富无所不能无所不有,自家产的东西就完全可以供给所有需要的地方,根本不需要通过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来达成商品物资的互换——”
刘邦毫不客气翻了个大白眼。
什么叫物产丰富无所不有?
不是海外传进来,你们能有那什么玉米红薯高产水稻吃?不是海外传进来,你们能有那么些个什么耐寒耐旱的粮食还有辣椒什么的调味料用?不是海外传进来、不是海外传进来……你们能有那么多白银吗!
你们有什么立场飘的?
真是有钱不赚有饭不吃有霸主做还不想去做。
抱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沾沾自喜什么呢?坐井观天鼠目寸光眼界狭窄的混账玩意儿。
要是大汉有那个什么技术力,早敞开怀抱拥抱四方了,真无了个大语。
“而且,当时世界上西方的那些殖民主义者正在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自己国家的领土会受到侵犯,而且还很害怕沿海的人民和外国人的交往频繁后悔危及到自己的统治根本,所以就干脆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李晓诗说着。
李世民很无奈地按住了眉心。
这……
“——怕人家打上门就封闭自己,怎么这么孬?华夏人的骨气呢?!”少年朱棣气得只对着天幕嚷嚷,“怕人家拳头硬,你就把拳头练得更硬啊,那才是没人敢打你!”
他当然不是在朝李晓诗撒火,而纯粹是在隔着天幕骂之后要闭关锁国的那些清朝统治者们。
怕被打难道不应该增强自身实力,然后用武力给对方一个有力的回击,用武力值让对方惧怕,彻底打服吗?
这样怂和躲避,上国威严在哪里?□□气势在哪里?
而且,这躲着有没有用,看宋朝啊?宋朝甚至都友好地交岁贡了,能屈能屈到了这种地步,不还是被打了回来?你们难道觉得外国人会比辽金西夏更友好?
还有,这跟李晓诗那个胖胖的同学说过的“怕倭寇作乱就直接不让百姓出门”又有什么区别?
身为国家的统治者,别这么怕事!
“……阿——嚏!”
冷不丁地,朱元璋打了个喷嚏,蹭蹭鼻子。怎么回事,哪个臭小子骂他了又?
李晓诗道:“顺治帝时期,颁布了‘禁海令’,不仅严格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到广东这沿海的居民都内迁数十里地,让大家远离海岸,并且还
严禁商船、渔舟等‘片帆出海’——清朝在台湾岛设立行政建制后(),
⑷()_[((),
但对进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有严格的要求限制。”
“当时清朝对出海贸易的船只不仅规定搭载货物的重量,还规定船上甚至只能带一口铁锅,每个船员也只能带铁斧子一把,而且所有的人都必须详细登记性命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出海前还要预先规定好往返日期,然后根据这个日期,每人每日只有两升米可以带。”
天幕前的观众们:……
这么听下来,一整个就是目瞪口呆好么。
像这么严格这么严谨这么细致的规定和政策,为什么不拿去用在朝廷官员的考核、大地主士绅豪商们的管理限制上?要是用到正确的地方,你们清王朝也不至于破落凋敝得那样吧?
拿来限制出海……还真是完全算得上“严防死守”的范畴,甚至连沿海百姓全内迁都给用上了,是太恐怖了。
……努力努错方向了吧?
但对于开放一些地方,大家反而觉得能理解了。
宝岛毕竟是个岛屿,严禁所有对外交流彻底封闭的话那宝岛也其实会算在其中。
但无论如何,清王朝的这个限制听起来都过于严格了点。
真的不会适得其反吗?
李晓诗继续捋课文知识点:“后来,英国的商船前后几次到达宁波进行贸易,试图在这里建立长期的商业贸易据点,这让清王朝对此深感疑虑和不安,所以,清王朝在1757年下令关闭了所有的港口,只剩下了广州这一处,作为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还规定了必须要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全权管理对外的贸易,统一经营。其中的职能大概包括:承销外商进口的货物商品、代替外商进行在华夏内部的出口商品的购买,以及管理外国商人等。”
这种概念对于古代的观众们来说并不难理解,就像是“皇商”那种的是吧?一个朝廷任命准许的经商机构……
只是,只给这么一个机构的话,如果这个广州十三行内部出了什么问题,那岂不是整个对外的贸易系统都会出问题?
不管结果影响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