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释兵权,听着潇洒帅气,实际上也跟“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这种悲凉的词语是一个道理。
但在场的观众们、除了那些真正被“释兵权”的、以及两宋时期对此事带来后续无奈又慨然的将军们,其他人对此暂时还真没什么觉得是什么罪大恶极到难以理解的事情。
毕竟最近几节课的影响在那里放着——唐朝自安史之乱以来、又到五代十国的这段“人间地狱”简直就是血的教训。
正是因为有那么多对武力盲目推崇的人、用武力把礼教和该有的人伦等这些生而为人绝不该抛弃的东西都踩在了脚底,碾落成泥,这才引出一串又一串的悲剧,酿成了五代十国这样一个论起人和人的相处关系那几乎跟原始社会没什么差别、处处无生骨的可憎时期。
所以,大多数观众都很能够感同身受地共情到处于宋初时大家对这种“武力至上”的恨和厌恶,也就更能理解赵匡胤对“武将叛乱”这件事本身的忌惮。
也又所以,在听到“杯酒释兵权”之后,即便看出来了这是明摆着的“过河拆桥”之举,大家也都难得宽容大度地选择暂且忽视这点做法的瑕疵。
能先把江山安稳下来,能让国家慢慢变好,那……咳,就算是有点问题,也不是不能原谅一下。用李晓诗的话来说,估计是得了“武将ptsd”了吧。
毕竟老赵自己也是武将兵变上位。在那个时期,那种权利模式之下,武将夺权就是这么容易。自己淋过雨,就知道要去怎么拆后人的伞了。
有点觉得赵匡胤这样做是在过河拆桥的观众们不住地安慰自己:能理解……能理解。
唉,先看看他们宋朝后边是怎么做的吧。
只要别矫枉过正.…
不说武将的权利能和唐中晚期一样大,能回到之前那些时候也可以,那种平衡的状态——就都还好说。
李晓诗: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甚至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在一统的同时,首先就是接触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把军队控制在了自己的手里——除了我们说的这个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还在许多方面做了许多的措施。"
“中央上,他兵变时所担任的职位、殿前都点检一职被直接废除,原本的禁军被拆成好多个部分,分归不同的小头目管理,这些将领官职的级别和地位都比较低,极大程度限制了
禁军对中央的威胁;他还控制了对军队的调动,使得禁军以及朝廷其他将领有握兵的权利却没有发兵的权利、并且这些小将领会被经常调换,定期换防、定期换岗,不仅隔断军队和地方的联系,连带出兵打仗时,军队的将领也不能带自己练出来的兵,而是要去带别人练出来的兵,使得将不识兵、兵不识将。”
宋前的各朝代观众们:...
啊?
等等,刚刚是不是听错什么了?
怎么好像听到说将带兵都不能带自己的兵了?……不带自己的兵,那默契度在哪里啊,打仗的话,□口么。
好吧,好吧。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能理解,能理解。
但是这个无发兵权是什么意思……是他们想的那个意思么?带着军队出去打仗,不能自主选择发兵调兵还是退兵么?那怎么整,仗怎么打?
万一这个地方打不下来,想换个办法,从另外地方包抄,改变战术迂回应对、……还不能挪、不能调?
很快,李晓诗就给出了答案。而且这个答案似乎比他们想的更离谱一点。
李晓诗: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也被大刀阔斧进行了一番改动。其中新增加的一个叫做枢密院,由文官担任枢密使、枢密副使,这个部门就是来管发兵权的。每次决定要打仗之前,枢密院会出一份具体的行军策划,从行军路线到排兵布阵,全部给规划好,将领需要按照枢密院给出的方案策划去进行行军,如果不按照这个来,那就是违规。”
违反朝廷给出的规则,那意味着什么?
当然是造反。
这不用说大家就已经能get到其中真意了。各朝代的武将们:..……
面对这样离谱的内容,他们的第一反应甚至不是说脏话,而是怀疑自己真的听错了。
但天幕上,李晓诗仍然在解释这个所谓的枢密院、解释这个所谓的“以文掌武”的系统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无数观众心中都生出了些匪夷所思的感觉。如果这都不叫矫枉过正,什么叫矫枉过正?——连打仗都要按照朝廷给的范本去打,那还打什么?
还没到阵前呢连等到了前线要怎么排兵布阵都给出来了,敌人那么乖会按照你们的想法做么……这做法这东西这套路好熟悉啊
!!
赵括放到宋朝这时期去,岂不就成了战神了?!那不是他最喜欢的纸上谈兵式打仗么!?赵括是生错了时代啊,平白早生了千年多!晚生他个一千多年高低也得是个大宋战神才行。等等,赵括也姓赵,不愧是他们老赵家人啊!
赵括:.…。
李晓诗小嘴还在絮絮陈列着宋太.祖上台后针对武将的一系列措施: “在地方,赵匡胤从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