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一课(2 / 3)

在的首都;中间过洛阳、南达余杭。"

“这条运河长达两千七百多公里,沟通了长江黄河两大河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大水系,一共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统治,也促进华夏南北两地经济文化等的交流。"

“从此,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也才有了隋炀帝‘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的说法。”还没从这条河的意义中回过神来,杨坚就听到了这句话,他有点沉默。

嗯……

是,不管怎么说,征发几百万民夫的确多了点,但如果这条运河建成,对大隋、对华夏的意义都是很深远的。

——虽然、虽然它之后废弃了,虽然隋炀帝“取尽膏脂”.…

但也不至于就此亡国吧。

虽然……虽然残酷了一些,但正像汉武,接手的王朝实力是有的,所以,即便他们做得过火了一点、败家子了一点,也不至于亡国。

毕竟汉武会花也会赚,他这个儿子么……“取尽膏脂”,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赚吧。

杨坚觉得,这还在他的承受范围内。所以心态还算稳。李晓诗已经说到了下一个部分。

既然要说功,那就把功一起说,中间不留答疑时间了,最后再留。

"大家都知道魏晋时候的人才选拔标准以及朝廷用人情况么?我们当时有说到过一句话。"听到了最关注的部分,嬴政终于开了口,与李晓诗互动了一下。

他沉吟片刻,启唇应答:“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对!就是这一句。”

她笑:“魏晋南北朝时候那个叫九品中正制,是根据中正官对人才

按照出身和品德等进行考核和定级,再授予官职。三国和魏的时候这种苗头已经出来了,到了晋和南北朝,更是连皇权都是被掌握在世族大家手中的,所以管理的选拔就更被这些贵族们垄断了。"

“选官用人都是看出身门第,才能什么的反而没那么重要,世家大族的弟子们只要门第合格,直接就能当官。导致很多寒门子弟得不到学习的机会,而且即便有才,也没办法出仕。"

李晓诗说道:“我们刚刚也说了,在隋文帝的时候,他就已经重新制定了一些官员制度,也就是咱们后世用了很久的三省六部制的雏形。但在官制改革的时候,他其实还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

"为了打破世族等对朝政要职的垄断,隋文帝有意识地去公平提拔各阶层的人才,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了考试选人的制度。而在隋炀帝的时候,他对这种选官更为注重,要把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开创了‘进士科',进士科的创立,也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李晓诗大致地介绍了一下什么是科举制,又道:“科举制的具体内容的流程分析等,我会在直播结束后找一些资料和视频上传到平台,大家自己支付积分换取就可以!现在我们来说一下科举制的影响。”

听李晓诗说的笼统,但又补了一句,原本还打算继续问下去的嬴政这才舒缓了眉宇,回到了一开始旁听直播主处理政务的状态。

李晓诗:“科举制的创立,是华夏古代选官制度的一个重大变革。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等几个环节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不止加强了皇帝在任用人才和选官上的权利、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更让越来越多有才学的人能够通过这个渠道参与政事;彻底打破了贵族世家等上层阶级对政事的垄断,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也让社会上逐渐形成了读书的风气、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成为了之后历朝历代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维持了约一千三百年。”

杨坚怔然。

大运河,科举制,都是于千秋有利的。

这样看的话……那岂不是,在后世的史书上、他这个不知道具体是哪个的儿子,或许是能像秦皇汉武那样……功大于过的?

对此,李晓诗没听到他的心声,如果听到了,一定会在愣怔过后,很友好

地笑一笑,然后对这位隋文帝重复一遍:隋二世而亡呀。

作为“二世而亡”的“二世”,还说什么功大于过?

嬴政功绩大吧?一统改制等等,那是真真正正的惠及千秋。但是呢?还不是被架在华夏两千多年的历史上、被人民和统治者一起,骂的狗血喷头。

刘彻功绩大吧?击匈奴不谈,他也为后世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构架好了运行的程序。但是呢?穷兵黩武巫蛊之祸这些还不是让他和嬴政一起,被高高抬上了“暴君”台子。

这还都不是亡国的那一世君。

他们挨骂,被骂的是他们残酷、他们无情,他们把百姓和子民都当做与天下博弈的棋子,所以他们注定会挨骂;但他们留下的东西,却实实在在让这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