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庶子夺唐> 第二十七章 出兵与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 出兵与否(1 / 2)

黄沙百战,乃有江山,大唐本就是马背上得的天下,再加之贞观年间,大唐立国之初,朝堂内外更是名将如云,如繁星般璀璨。

凡大唐武臣,官在一州都督亦或是爵在郡公及以上的,无一不是战功累累,名镇一方,但就在这漫天光华中,却有三颗最是璀璨,最是耀眼的星辰。

一个自不必说,便是立国首功,百战定唐的皇帝李世民,另外两个便是名列武庙十哲,以武入相的名帅李靖和李绩。

若论战功,论名望,眼下的李绩似乎还不能同平灭突厥、声望如日中天的李靖相提并论,但李恪却很清楚,李靖年迈,身子已不比往年康健,待数载后,李靖退下,大唐军方便当以李绩为冠,执天下牛耳,无可出其右者。

李绩是李靖的门生,曾随李靖习兵法,但李绩从李靖身上学到的不只是兵法,还有李靖的处事之道,甚至论及明哲保身之能,李绩恐怕还在李靖之上。

李绩贞观元年为并州都督,贞观四年以平突厥之功拜并州大都督,为并州首官,官任一载,而后转为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但并州大都督李治却因年幼不曾之官,故而李绩还是实际上的并州首官。

李绩在并州主政八载,还有何事是他拿不来的主意?

李恪一听李绩所言心里便有了揣测,李绩不是拿不得注意,而是李绩不想也不敢拿这个主意。

李恪问道:“哦?不知何事竟叫李总管如此为难?”

李绩回道:“定襄城乃坚城,薛延陀围之不下,又受我大唐内外夹击,故而潜逃,撤出了定襄和白道川,但却在诺真水结阵固守,末将不知当不当攻。”

果然,李绩之言一出,李恪便在心中轻声叹了出来。

李世民圣旨所下,是命李绩解定襄城之围,但如今薛延陀大军已退,定襄城之围已解,李绩已然可以交旨。

可关于诺真水的安排,是否要诛杀首恶,是否要同薛延陀彻底撕破脸,李世民并未在圣旨中言明,事关两国,干系重大,李绩行事一向谨慎,也不敢擅断。

若是没有李恪这个新任的并州大都督,这个自然是李绩要去头疼的问题,可如今李恪来了,这个心便不必李绩去操,这个干系也不必李绩去担,李绩自然乐得去向李恪请示。

李绩是个武臣,但却不似寻常武臣那般耿率,甚至李恪觉着李绩竟好似泥鳅那般滑不溜手。

开疆僻壤,无坚不摧,李绩之能毋庸置疑,可想把李绩这把剑握在手中,却着实不易。

李恪问道:“可是大度率军在诺真水驻守,莫不是欲据诺真水为己有?”

李绩回道:“大度设狼子野心,以往寻机来诺真水围猎也不是一两次了,恐怕正有其意。”

李恪听着李绩的话,点了点头,李绩虽未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李恪从李绩口中“狼子野心”四个字,已经知道了李绩的态度,这一仗,李绩是想打的,否则李绩不会如此厌恶大度设。

李恪知道李绩圆滑,可李绩身为定襄道行军主管,李恪又怎会让他如愿置身之外。

李恪明知故问,接着问道:“本王才到北地,又是初领边军,河东军务还多有不熟之处,李总管乃当世名将,镇守并州多年,必有高见,李总管可有策教我?”

李绩道:“大都督乃陛下钦点的主帅,我等乃大都督麾下,自当以大都督之命马首是瞻。”

李恪笑道:“李总管谦虚了,本王离京前,父皇特将本王传至身旁,耳提面命,言及本王年少,做事难免有不到之处,要本王到了河东后凡事不明需多向李总管请教,不可擅断。”

方才李绩所言所有吹捧李恪的意思,若是寻常少年得了这等名帅的奉承,恐怕一时飘忽,真就自己做主拿了主意,可李恪何等谨慎,又怎会因李绩的奉承便忘乎所以,反倒是一句话又将李绩拉了回来。

至于李恪所言,搬出了李世民的口谕,倒叫李绩有些退无可退了,李绩若是仍旧闭口不言,便是抗旨,毕竟李绩总不能进京一趟,圣前询问李世民是否真的同李恪说过这些话吧。

李绩无法,只得开口道:“诺真水草场水草丰美,向是草原各部必争之地,若是叫大度设得了此地,既可为薛延陀南取白道川的前沿,又可为部落马场,蓄养牛马,实乃大患。臣以为诺真水断不可让。”

李绩所言,也正是李恪所想,若是丢了诺真水,整个漠南便丢了北面门户,最核心的白道川便对薛延陀大军敞开,再无遮挡,片刻可下。而白道川若失,定襄城便危了。

李恪道:“本王也正是此意,诺真水不可让,此战非打不可,务必要将大度设逐出诺真水。”

一旁的张公瑾闻言点了点头道:“大都督所言甚是,只是此事干系重大,大都督是否先向陛下请命,而后出兵。”

张公瑾也是军中宿将,看得清局势,他知道,眼下的李世民还没有和薛延陀彻底撕破脸的意思,否则现在北上的不会是李恪,而应该是李靖,而李世民既然不欲和薛延陀彻底撕破了脸,这仗该如何打,就颇待商榷了。

张公瑾之言自然周全,也是在为李恪考虑,可李恪凝眉思虑了片刻,却摇了摇头道:“自云州往长安,纵是快马加鞭,来回最少也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