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回到山沟去种田> 第六百九十五章 剧本故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九十五章 剧本故事(3 / 4)

去夹川,然后又开车送他们去蜀都。

当然这也不是仅仅为了他们,小准的新戏准备提上日程了。

这次是电影,真正的电影,大型古装片《干将》!

拍摄地当然还是李家沟,用小准的话说,不把李家沟的拍摄资源敲骨吸髓弄个干净,就对不起自己被李君阁刮走的那六个亿。

李君阁当然说好,来李家沟,管吃管喝管住,只要到时候照以前一样折股就行。

小准就摆谱,大爷我现在还差钱?一边玩儿去!这次就是带着演员来考察下今后的拍摄环境,让他们揣摩下和环境怎样契合,顺便和你和四爷爷这俩编剧聊聊天,深入理解一下角色。跟你说全是大腕儿,到时候吓不死你!

……

干将是铸剑工艺大师,和李家沟非遗传承人那份心态,那种思考事情的方式非常的贴合的,因此让演员们来考察下工艺大师们创作作品时的神态举止,对演好电影大有裨益。

这剧本是小准受《五溪河上的制竿师》启发,而想要拍摄的题材,当时两穷鬼在五溪河边钓鱼吹牛,说以后等老子有钱了要怎样怎样的时候就讨论过,好几次争得几乎都要打起来。

按小准的说法,要尊重史实,就按照书上说的来扩充剧本。

然后李君阁就笑了,哪本书?这特么本来就是民间传说,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记载,谁当历史看谁傻蛋。

夫妻俩是吴国人,这个算是比较统一,然后不同的书里故事情节就分了好多版本。

《搜神记》算是最完备,说是为楚王造剑,最后刺杀的楚王;

《烈士传》里边说他们是为晋君造剑,最后刺杀的是晋君;

《孝子传》里边也说刺杀的是晋君,但是关于干将的儿子的描述,到底叫眉间尺,眉间赤,赤鼻还是赤比,它自己都在短短几百字的记录中一会东一会西;

《吴越春秋》中,说两口子给吴王阖闾铸剑,铸剑不成莫邪跳炉子,然后成了两柄,干将匿其雄而献其雌。

那就怪了,莫邪都跳炉子了,那后来告诉赤比事件真相的妈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然后同时期的历史中压根没有楚王晋君被刺杀的记录,反而是在吴国有一个专诸刺王僚,用的那却是鱼肠剑。

然后小准就感觉智商不够用了,又想简单了,二皮那你说该怎么弄?

李君阁说这反而还好了,我们只要将故事情节编排得合理就成,每个分支都说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形成说服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观众就看得进去,算了你就不是会讲故事的人,这事情交给我来。

然后李君阁精心编排了故事情节,最后将故事背景定在了吴国。

首先将季札挂剑的典故必须用上,安排他和干将的师傅欧冶子来一段对话作为故事开篇。

若耶溪畔,季礼来取欧冶子为他铸造的宝剑准备出使,正和欧冶子论剑谈笑,台下一位少女和少年正在忙着炼铜,正是少年时的干将和莫邪。

季札是贤人,也是奇人,按理说该他做吴王,可他上头有三个哥哥,于是他坚决不干。

三个哥哥先后做了吴王,为了让弟弟继位,干脆出去先后战死,可这样轮到他这里了,他还是辞让王位不受,现在跑去外国出使躲避,结果三哥馀昧死后,就被馀昧的儿子姬僚上位了。

这下大哥的儿子姬光就不服气了,四叔继位没话说,你姬僚上位算什么事?

姬僚也很忌惮这个大堂哥,于是时常派姬光外出征战,然后又处处制约他想让他死在外头。

这里还可以穿插一个离奇的典故,吴王僚九年时发生的一场几张桑叶引发的吴楚大战,此战就是由姬光带领着吴军,击败楚国,夺取了居巢和钟离两座城池。

这里又可以穿插内容了,电影中的重要女性角色楚国王室女子瑶姬贵主,被作为吴楚讲和的礼物,嫁给了姬光。

之后就是刺王桥段了,伍子胥奔吴,饥寒交迫之下被专诸和干将所救。

被救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伍子胥昏倒路边奄奄一息的时候,手里还握着他的宝剑,干将见此剑不凡,才起了救人之心。

专诸和干将是好朋友,一个是大胖厨子,一个是铜匠。

获救后的伍子胥谈吐不凡,折节下交,获得了两人尊敬,将他引为知己。

之后伍子胥入吴都,挑唆姬僚派姬光伐楚。

姬僚不愿自己掌握的军队再受损失,于是点破了伍子胥伐楚之义只在公报私仇。

然而谈话中伍子胥看穿了兄弟俩之间的相互忌惮和不睦,于是将专诸推荐给了姬光。

干将以为兄弟被伍子胥推荐给姬光当大厨是摊上好事儿了,于是将自己的短剑鱼肠送给了他。

瑶姬察觉了姬光的阴谋,苦劝他要效仿叔辈,不要行此非义之事,姬光以姬僚会带着吴国走向毁灭,且不念手足之情欲置他死地为由,不但不听,反而将其打入冷宫。

结果鱼肠剑被染毒,专诸被伍子胥和姬光洗脑,吴王僚被刺杀,专诸命丧宫廷。

专诸死后,姬光上位,就是吴王阖闾。

再无保密的必要,瑶姬才被从冷宫里放出来,夫妻重新团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