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姑妈年轻时生得十分貌美,也不知道怎么的,有一日居然跟着一个货郎走了。 这一走便是十五年没有音讯,是死是活,顾家人全然不知。 顾昭这个身子才刚满十岁,这大姑妈她没有见过,只是在长辈的只言片语里听闻过。 也因为这事,老杜氏向来不爱和货郎说话。 尤其是这两年,随着她的年纪大了,那性子更是怪,便是连老街坊的李叔,因着他是货郎出身,老太太也不爱上他那,往常都是顾昭在跑腿。 听到顾昭这话,老杜氏无奈的叹息了一声:“成吧,只能这样了。” “昭啊,一会儿你来我屋里,奶给你拿点铜板,今儿元宵,咱们今日吃点好的,上次年里的肉还剩一些,去了杂货铺,你带些大酱回来,晚上奶给你包肉汤圆。” 顾昭:“哎!” 既然要重新糊灯笼,自然要将灯笼摘下。门檐下的灯笼挂得比较高,顾昭尝试了下便放弃了,回头冲老杜氏开口道。 “奶奶,这灯笼,等天亮了,我去隔壁借个木梯再拿下来。” 老杜氏摆了摆手,“借什么木梯,等你阿爷回来了,你给他搬张板凳,咱们叫他踩上去,这脚一踮,灯笼不就拿下来了。” 顾昭沉默。 她这阿爷虽然瘦削,但个子是真的高。 老杜氏提起顾老头,瞧了瞧天色,不免又唠叨了几句。 “今儿真是怪了,都这个时辰了,天色还昏暗着,往常该天亮了。” “你阿爷也真是的,都这个时辰了还没有到家。” “兴许有事耽搁了。”顾昭冲老杜氏笑了笑,替自家阿爷说好话。 院门口风大,老杜氏接过顾昭手中的兔子灯,将它往门边随手一挂,牵起顾昭的手就往屋内走,听到这话,一边走一边嘟囔道。 “这老头儿能有什么事?” “别是去你赵叔那儿喝酒就成。” 顾昭知道赵叔,他是和自家阿爷一起当值的,单明一个刀字。 说曹操,曹操就到。 就在顾昭和老杜氏往灶屋方向走去时,院门口传来一阵的动静。 顾昭和老杜氏回头看去,只见方才她们念叨的顾老爷子顾春来正背着手往这边走来,和他一起的,还有方才提及的赵刀。 “阿爷。”顾昭几步走了过去,接过顾春来手中的灯笼。 顾家祖上往上数三代都是做更夫的,顾春来手中的这盏灯笼更是传了许多年。 顾昭小心的把持着灯柄,许是年代久远,乌木的灯柄入手温润,细细摩挲似还有丝温热。 灯笼是细木做的支架,和家里灯笼的桑皮纸不同,这盏宫灯是六面糊绢。 橘黄的光透过纱绢,将脚下的这片土地照得很清晰。 在宫灯的灯柄处,一口暗沉发黑的铜锣用红绳扎着垂坠着,瞧着并不显眼。 顾春来从腰间摸出大烟斗,往里头塞烟丝时不忘交代顾昭,道。 “昭儿,打点热水将这家什擦擦,也不知道今儿是怎么回事,这烛火的灰真大,灯上的绢布都被薰黑了。” 顾春来瞥了一眼自家老伴,只敢不轻不重的埋怨一句,“肯定是你奶奶贪便宜,这次买的蜡烛劣质。” 老杜氏眼里冒火:“死老头你浑说啥!” 这蜡烛一直都是一个地方买的,夜里打更夜色昏暗,全赖一盏好灯才能看清路,她昏头了才会在这种地方节省铜板。 顾春来缩了缩头,不敢再说话。 顾昭:“哎,我这就去。” 她一边往灶间方向走,一边低头看手中的灯笼及铜锣。 宫灯坠着铜锣和梆子,意外的却不重,果然,灯面的绢布上已经有烟气熏过的痕迹。 突然的,顾昭凝神。 她的手指从在烟气薰黑的灯面上拂过,几道细如发丝的灰雾被她掐在手中。 顾昭看着那似蛇般乱扭的灰雾,沉默了。 这又是什么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