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立功,回头可酌情将其调回京师,委以重任。”
朱祐樘到此时,好像有点过分迷恋于刘宇的能耐。
萧敬提醒道:“陛下,连宁夏立功的巡抚杨一清,到现在还没有回朝委以重任的资格。”
朱祐樘道:“这有所不同,杨一清虽是秉宽所举荐,但其人傲慢无礼,并不一定会甘愿为秉宽所用。可这个刘宇不同,从先前传回来的消息,他对秉宽的礼重程度来说,就看出他是愿意唯秉宽马首是瞻的,只有这样的人才更适合协助秉宽治军和用兵。”
张皇后提醒道:“陛下,臣妾的两个弟弟,也很愿意为朝廷效命。”
“哈哈。”朱祐樘笑道,“朕早就顾念到了,这不先前已让人去给延龄表功了吗?延龄在宁夏,虽未实际取得大的功劳,但据说他敢于一马当先,勇气可嘉,虽与崔元还有些差距,但差距会越来越小的。”
张皇后听了就很不爽,好似是微微撅嘴道:“就不信一个驸马,真有那么大的能耐,还是蔡国公给他机会。”
“哎呀,皇后,不要为这种小事去斤斤计较,秉宽会一视同仁的,下次一定让他给鹤龄和延龄好好筹划一番,让他们可以建功立业,彰显张家的威风。这样,传朕的旨意,让延龄在辽东好好协同杨一清打仗,只要他能凯旋归来,朕可以加封他为建昌侯!”
“顺带告知秉宽,让秉宽去信好好指点他一番,别说朕不给他机会。”
……
……
朵颜卫归顺的消息,很快在朝中传开。
虽然朵颜卫对大明的威胁性并不大,但始终是辽东一大隐患,而这次朵颜卫的归顺,又恰好跟皇帝从九边调兵巡边是同一时间,会显得这一切都是皇帝调度有方的结果。
看。
朕一鼓作气,让出兵去吓唬那群鞑子,结果真有鞑子不经吓,直接投降了!
朕多么英明神武?
所以当文臣听说这消息之后,其实很多人并不为朝廷感觉到高兴,因为对于明朝中叶的文臣来说,他们一直所贯彻的思想,就是要去压制皇权扩张,虽然没有任何人在明面上把此观点说出来,但平时他们的表现,则一直是在身体力行彰显这件事。
“……朵颜卫都督等人,将会在十几天后抵达京师,走的是蓟镇一路,如果一切按照设想,那从蓟镇到大宁,再往北几百里,将不会有鞑靼人活动的迹象。辽东的压力会减轻许多……”
李东阳府上,马文升把他所得知的消息,详细跟李东阳说明。
李东阳问道:“张秉宽在永平,可有何动静?”
言外之意,张秉宽跟这件事有多少关系?
马文升摇摇头道:“事起突然,消息传来其实也让人费解,照理说鞑靼人完全可以北迁,倒也没到非要迁族归顺的地步,大明此番巡边之战也不可能会大刀阔斧,实在没理由啊。”
连马文升都会觉得朵颜卫有些窝囊。
草原那么大,大明不过是在边疆活动一下,名义上是巡边,但其实就是进去走一圈,把皇帝的威风给展现一下。
结果你们还真被吓着……还主动来投,你说你们朵颜卫还不至于连祖宗家业都不要了,如此甘心给大明当屏蔽鞑靼其余部族的鹰犬吧?
李东阳道:“这几年下来,边疆的确是有很多事,跟以往不同了。”
马文升笑着问道:“算是张秉宽出力了。那到底是功居多,还是过居多呢?”
这个问题,李东阳就不好回答了。
换了任何一个正常人去回答这个问题,都会觉得张周是功大于过的,或者说张周没有过错,只有功劳。
但从文臣的角度来说,没道理去凸显政敌的威风。
马文升道:“宾之你先前瞧不上刘宇,此番刘宇出兵大宁,倒是成了压垮朵颜卫防线最后一根稻草,陛下已下旨要嘉奖,听说赏赐比之先前督办宁夏军务的杨一清,还要更大。且刘宇以往资历更丰富一些,若是他入朝,多半是要以侍郎开始任官的。”
这是在提醒李东阳。
不管你是否把刘宇瞧得上眼,或者你觉得此人是走狗屎运,但至少人家是获得皇帝认可的。
虽然刘宇和杨一清一样,都是成化八年进士,但二人境遇不同,刘宇的仕途明显比杨一清顺多了,且从吏部的考评来说,杨一清以往拍马也不及刘宇的政绩,而刘宇的为官经历也比杨一清更丰富。
导致的结果就是。
刘宇入朝当侍郎,那是走的正规流程,而杨一清就只能继续在边镇继续苦熬,继续寻找机会。(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