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奋斗吧,姜英秀!> 第196章 修建知青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6章 修建知青点(1 / 2)

呃,也不能说是没变化。

虽然不是特别明显吧,但是外表看着比原先顺眼多了。

仔细瞅瞅,也就是个头窜了一蹿儿,皮肤稍微白净了点儿、水灵了点儿,头发黑了点儿、顺溜了点儿,脸上身上,也不再叽里咕噜地跑虱子了……

福生也说了,真要是孤魂野鬼,能维持住这壳子不散架、不臭不烂就顶天了,哪里还能再长个儿哟!

其实,姜老太太多少还是有些忌讳姜英秀的命格。

不过,既然有大仙儿罩着,姜老太太的底气就足了很多。

她深深地相信,姜英秀的命格再怎么不吉利,有大仙儿罩着,她都妨克不动老姜家!

而既然四丫头妨克不动老姜家,这性格又越来越讨喜,自然就是自己的乖孙女了!

姜英秀在姜老太太心中的地位,已经悄悄地发生了一点点变化,排名上升了好几位。

但是这点变化,目前还是不足以让姜老太太松口,允许她去上学。

姜英秀对此一无所知,她只觉得姜老太太怼她的次数,似乎比从前少了一些。

姜家的三儿子,姜英秀的爹,姜大地,也被宋三斗点了名,要去参与知青点的建设。

东北的冻土,大冬天的施工是很费劲儿的。所以,大队干部研究过决定,先不盖正式的房子,而是挖几个地窨子,将就一下。

地窨子,这是东北地区的一种特色建筑。

建地窨子这门手艺,最早是赫哲族、鄂伦春族、满族之类的本事。后来随着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渐渐地也被汉人学了去,还做了一些改动。

最古老最传统的地窨子,就是在地上挖个长方形的深坑,然后在坑里头立上几排木头桩子,在木桩子顶上盖上兽皮、茅草,就是屋顶了。

形成一个从外面看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的、通风很好的临时性的居所。

这种房子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盖的特别的快,工期非常短。如果是多人一起施工的话,几天下来,就可以住人了。

一般地窨子中间的位置支上一口大锅,就可以做饭,取暖。

当然,地窨子里头,也可以盘炕。

不过,不管盘炕还是烧炉子,地窨子在冬季和雨季,都必须要不断烧火取暖或者除潮气,不然基本没法住人。

要不是条件实在不允许,宋三斗也不会想到这玩意儿。

杨树沟村根本没有多余的房子。而知青过了元宵节,就要来了。这立等下炝地,没地方住啊。

这数九寒天滴,滴水成冰滴,倘若要盖正常的房子,打地基什么的,怕是工期都得一个月不止。

做泥坯,天气冷也不容易干不说,泥坯里带着太多水分,也容易垮塌,或者开裂。

总之,冬季的东北,绝对不是个适宜建房子的季节。

所以,地窨子这个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就又被发掘出来了。

宋三斗为了这事儿,把水库那一摊儿都暂时交给了民兵排长郭四槐。

他琢磨了许久,才选中了一块儿背山坡的空地,亲自指挥着一帮村民社员们,挨排儿挖了一堆地窨子的坑出来。

从挖坑到插入木头房桩、上檩、苫屋顶,再在屋顶外边夯实黑土……整个工期,往慢里说,也不会超过十天。

这就保证了,哪怕知青提前来了,都有地方住。更别说过完元宵节了。

当然了,条件是比较艰苦。

可是他们这帮子人,放着好好的城市都不乐意待,不就是要来村里吃苦的么?

知青要是不爱住这地窨子,春暖花开以后,还可以给一块儿地,让他们自己盖房子。

盖成啥样,村里也没意见。

宋三斗还指挥着众人,在这批地窨子外头,特意围上了一圈儿结结实实的木头栅栏,而不是一般人家那种篱笆墙。

这是为了防大牲口的。

要不村里的骡车啥的从这边一经过,骡子往地窨子上头一踩,得,地窨子的屋顶就得塌了。骡车掉下去,砸到屋里的人,砸翻了地窨子中间的铁锅,那都是意料之中。

就算屋里正好没人、也没烧锅,那骡车掉下去,把车子、或者骡子,给摔出来个好歹儿地,也是个很大的损失。

还不知得费多少钱,走多少门路,才能再置办齐了呢!

……

姜英秀去施工现场看了一阵子。基本了解清楚了地窨子是怎么弄出来的,充分地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之后,就痛痛快快地闪人了。

自从知道了黑瞎子岭镇和桦树林公社,都隶属于这个叫西麓县的城市,而这个城市还恰好是处在鄂苏国、双棒国和华夏的交界,她就起了要一探究竟的心思。

到边境上去看看,这个世界,到底跟自己来的那个世界,有什么不一样。

这个念头,在她心头突然萌发,然后就一直挥之不去。

先去鄂苏国,还是先去双棒国呢?

姜英秀算了算时间,除了坐飞机之外。乘坐任何一种交通工具,到鄂苏国或者双棒国境内,往返一趟,都需要至少两天两夜的时间。

这主要是因为这时候的道路不够好,汽车飚不起来,火车的速度也比较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