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新兴部门,以及军器院那边,甚至于各地的布政司,都在叫唤着没人。
别说翰林院了。
就是国子监和太学那边,现在都没多少闲人,有点才能的都被派到了地方去任职。
所以修书一事,也就想想。
康宁匆匆进来,说:“陛下,礼部吕尚书求见,好像是关于亦力把里使臣的事情,另外,延平布政司经历范闲求见。”
朱棣唔了声,“亦力把里使臣来朝,估摸着是把秃孛罗的事情,纳黑失之罕要给朕一个合理的解释罢,告诉吕震,先晾着他们,朕暂时不想见。”
康宁立即应旨。
朱棣又道:“范闲……我记得是范文端的儿子,听说在延平布政司那边德行和能力都很是好评,黄福对其评价很高,用了个‘乃父之风,范氏之范’来评断,如此看来,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不在延平布政司,来京畿作甚?吏部那边同意他入京了么?”
康宁沉默不语。
朱棣可没问他。
朱棣道:“宣范闲罢。”
不知道为何,朱棣总觉得范闲的此次反常的入京,很可能和黄昏有关系,而且还是和此次亦力把里使臣来朝有着关联。
极有可能……
是黄昏那小子要趁势打亦力把里,而这个范闲是替黄昏去做了什么事,而这个事情最后的决断,需要自己这个天子来点头。
倒也还行。
外扩打仗这个事,朱棣比黄昏更热心。
毕竟钢铁直男。
毕竟马背皇帝。
不得不承认,十多年下来,黄昏和朱棣之间,已经有了超越一般君臣该有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