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蚍蜉传> 50风平(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0风平(二)(2 / 3)

熊万剑尊奉闯将钧旨,从此供闯将驱策,虽死不悔!”他说完,斜眼看了看侧位的昌则玉,昌则玉轻抚了下须髯,满意地看向赵当世。

赵当世站起来,笑着走上去,扶起熊万剑道:“我与熊大哥,兄弟也。熊大哥既愿意并入我营,我赵营便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今后营中事,也得多多仰仗熊大哥助臂了!”说着,亲热地握住了熊万剑的手,不住寒暄。

惠登相与张妙手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什么

“诸营合为一体”,很明显,是赵当世这小子先斩后奏使的手段诡计。这一招来的快,也来的狠,压根不给自己半点思考的机会。可是,对此,也并不是没有应对的方法。赵营新伤未复,急于补充血液,吞并之心彰明较著,可要是三方联合起来抵制,未必能让他得逞,毕竟真急眼起来,城内还有一半多兵力掌控在三方手中,两下相斗,胜败犹未可知。然而眼下,在褒城内三方中实力最强的熊万剑突然选择了倒戈,这对于惠登相与张妙手,不啻于致命的打击。

他俩却不知道,熊万剑看似手握重兵,实则是个光杆司令。他的兵权,全在昌则玉的手里控制着,而昌则玉早将这些兵力当成“嫁妆”送给了赵当世。因为对于昌则玉来说,死死抓着这几千人,至多不过像武大定般当个默默无为的流寇,这样的未来不是他想要的。有兵马,也未必挡得住陕西虎视眈眈的官军,他看好赵当世,愿意将自己的下一步赌在赵营身上。所谓“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昌则玉出于自身安危以及前途的考虑,决心将武营余部尽数交付给赵当世,所以提线木偶一般的熊万剑为了保命,也只能屈从于他的意志。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惠登相与张妙手重新审视

起了形势。这其中,惠登相的转变更快。因为和依旧拥有数千部曲的张妙手比起来,他现在的实力很弱,区区几百人罢了。说好听点,归附了赵营,自己还能靠着往日的名头混点名堂出来;说难听点,以他的实力,根本就没有选择的权力,如果有熊万剑和张妙手联合挡在前面,他还会考虑考虑与赵当世对抗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但现在没了熊万剑,他的主心骨也就一下没有了。

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现在是他最能体现出重要性和价值的时候,因为至少在当下,他还是被当成与熊万剑与张妙手同级别的“一营掌盘”对待,即便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只要能抓住机会站到赵当世一边,他的地位还不至于一落千丈。反之,一旦站到了赵营的对立面,成为了赵当世的“敌人”,那么赵当世只需伸出个手指头,就能轻松将自己捏死。

怎么做,他其实已经别无选择。熊万剑走回原位后,他也毫不迟疑地跨了出去。跨出这一步前,他看了眼张妙手,发现对方面若死灰,毫无生气。

与熊万剑一样,大表忠心的惠登相受到了赵当世的热烈欢迎。这其实全都在赵当世与昌则玉的预料中,先拉拢过来实力最强的武营余部,为整个事态定

下基调,最没有实力的惠登相毫无疑问会选择更稳妥的一方。最后通过熊万剑与惠登相来向张妙手施压,让他看清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

张妙手有些后悔,后悔这次来褒城,只带了一千五百人。要是多带些人来,起码还有些讨价还价的余地。他现在心里透亮,在这种局势下,不管自己说什么,这褒城的大门恐怕都不再是自己能够随意出入的了。

然而覆水难收,他本就不是个一直坚强的人,他感到在场所有人的灼灼目光似乎都在这一刻聚焦到了自己身上。犹豫良久,他也终于做出了与熊万剑与惠登相相同的决定——效忠赵当世。

但是,他也说出了心中的担忧。与赵营的强力集权不同,因为缺乏有效的掌控,张妙手的营中实际上不是一言堂。能做决定的人,其实不止张妙手一个。张妙手也知道在事情没有尘埃落定之前,自己是无论如何也无法离开褒城一步了,故而言道:“我营中尚多兵士,且老营之妇孺、辎重皆在城固。掌盘若要尽数迁来褒城,无我出面,只怕会起祸乱。”

这一点,实则那日赵当世与昌则玉密谈时,也顾及到了。赵营不必说,后营中随行人员不多,而武

营余部因为也是新近拼凑,经过战乱以及武大定之前血腥的裁汰,其实也去除掉好大一部分累赘,这也算是武大定为赵当世提供的唯一一次便利。至于惠登相,从陕北逃亡过来,主力都死了个干净,更别提什么随行亲属之类的了。所以在所有营头中,只有张妙手的营中,成分最为复杂。

而赵当世是不可能再让张妙手回去,但没有张妙手亲自出面,突然让城固的张营兵士携家带口来褒城,自然而然会激起猜忌。因此,赵当世能先让郝摇旗从沔县回来,却没有第一时间要求城固的王来兴与张营一并前来。

对于这种情况,先前昌则玉给赵当世提出的应对之法只有六个字——“来便罢,不来即杀”。

联系到赵营当前刻不容缓的整改,这个法子或许是最直接有效的了。赵营拖不起,也耗不起,只能速战速决,哪怕会引起与张营的火并,对于赵当世来说,权衡利弊后,也不是不能接受。

赵当世在宴席的同时差人给王来兴送了信,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