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力分布,其余遍布各省的大大小小流贼数目浩如星海,数不胜数。
其实赵当世的本愿,是很想找个地方作为根据地,安安心心经营和积蓄。不止他,没人愿意成天流来流去,惶惶不可终日,然而形势比人强,在各路官军的步步紧逼下,并无哪家流寇有足够的实力与条件蹲下来种田。顺势而为,是在自身弱小时的保命符,按赵营现在的力量,远没到能够逆天改命的地步。也因为看清了这一点,结合自身对于时局的敏锐洞悉,赵营才能在赵当世的带领下成功避开几次较大的打击与灾祸,持续发展壮大至今。
眼下不比以往,可供选择的去处很多,与会军将各抒己见,最后基本上形成了三种主要的看法。
第一种,主张向东,先藏入群山连绵的商洛地
区,然后择机出山,进入河南,与正和官军打得火热的老回回等部会合。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主要是考虑到安全性。联营而动,是流寇间常见的自保之策。现在河南诸寇以混十万马进忠为首,老回回马守应为谋主,众达八九万,与官军相斗有来有往,甚至不久前马守应还突袭开封,烧了城池西门,大杀了一番官军的锐气。与他们相合,比较妥当。
不过赵当世思虑后还是否决了这个提议,同样持反对意见的还有侯大贵与王来兴。其中王来兴的态度非常激烈,赵当世知道,其必是想到了当初在回营张雄飞手下受辱的事情。况且自己虽出身回营,但并非嫡系,谈不上有归属感,马守应混得再风生水起,实则于己无关。
更重要的考虑是东去河南,因为潼关一线有着官军重兵把扼,所以只能走商洛。商洛当下有革里眼贺一龙盘踞,而蝎子块拓养坤既复叛东遁,十有八九也会躲入商洛山区。赵当世和他们都没有交情,一山不容二虎,自己能阴了高迎恩与拓攀高,保不准贺、
拓不会眼馋,联起手对付自己。山地混战,赵当世没把握击败山匪出身的贺一龙。
第二种看法是西去,急渡渭水,进入河陇地带。这个观点的核心其实不在河西,而在于以河西为缓冲,伺机与陕北的李自成等联手。持此意见的代表人物是徐珲,他认为赵营目前还不具备在形势险恶的陕西独立作战的能力。比较起各地强寇,只有李自成比较靠谱,而且如果坐视陕北洪承畴继续进剿,真灭了李自成等,实则影响面波及甚大。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赵营自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与李自成联合,赵当世是乐意的,然而他不觉得赵营有足够能力在河西站稳脚跟以至于能抽出余力支援李自成。河西走廊兵祸连年,天灾不绝,十分贫瘠。去年夏,兰州、狄、河大饥荒,饿死者无数,本年二月,附近的宁夏甚至因饥兵变,杀了当地巡抚都御史,后靠着洪承畴全力扑杀,才稳定下来。此外河西地区毗邻西羌,土司众多。赵当世在施州卫领教过西南土司的厉害,对于在数十年前还发生过哱拜叛变
的宁夏、河西,他也完全不敢轻视。不管怎么想,这种地方,断然不会是理想的歇脚地。
前两个方案都被摒弃,军议的重点自然而然转移到了对最后一种主张的讨论上,此主张认为,不必舍近求远,直接南下汉中。
它的提出者出乎意料,不是千总、把总级别的高级将领,而是前不久才转换文职,在郝摇旗手下当参事的杨招凤。赵当世为了提高军中文职人员的地位,明言各营参事也必须到场。不过似偃立成、水丘谈这般的正经儒生,军议上诸将没人把他们当回事,他们也有分寸,权当个哑巴,默立而听罢了。只是杨招凤因为有些特殊,且与诸将关系良好,之前也干出过战功,所以才敢发声。
郭虎头很赞成杨招凤的想法。杨招凤心辩口讷,郭虎头就替他分析了去汉中的好处。汉中月前才遭闯、蝎大军肆虐,不说那些已经被攻破的地区,就连汉中城这时候还没有缓过劲来,真正数起来,那里只有孙显祖、柳绍宗两部四五千官军。而且这二人,一
个老迈无为,一个胆小保守,婴城自固可以,绝没有胆气出城野战。再看西安的孙传庭,有蝎子块、革里眼还在附近,他也不敢擅离信地、穿过秦岭南下驰援。所以首当其冲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汉中盆地官军的势力较为薄弱。
其次,汉中的流寇,并没有非常强的势力存在。根据此前斥候的回报,此间屯在汉中境内的流寇有小红狼、一条龙、小黄莺、上天龙、猛虎等等。小红狼就是去年赵营入川前痛打过的那个,现下竟俨然成了陕南霸主,其他杂牌军的战力可想而知。宁为鸡首、毋为牛后,赵当世当时黑了高迎恩、拓攀高的理由之一就是不愿意再受制于人,所以去陕南,很合他心意。
有这两个理由,已经有了足够的说服力。但是,驱动赵当世最后下定决心选择这条路的尚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意欲再次走汉中入川。
第一次入川,因为自身实力限制,赵营最后不得不撤退出去。但时过境迁,赵营实力非往昔可比,
在有了头次的经验以及基础,不说能在川中扎下根来,至少一开始整合川中诸寇的意图应该有希望实现。通过种种线索,赵当世判断,目前在川中,元气大伤的袁韬没能东山再起,呼九思、常国安等趁势而兴,正与袁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