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些也是毫无概念的。
原先,鸿薪王是打算让牵复帝率先登上城楼的,可牵复帝的身体撑不住,而离开前又给他留了那样一句话现在让他对着这十几个大臣,想用也不知该怎么用
等带这十几个大臣看过了雅砻军队所在的位置之后,鸿薪王又带着他们实地看了看玉门关的地形,最后才带着人回了主帐,将一只以来都被保护得很好的地图取了出来,供大家参详。
而后,鸿薪王就命人为他们简单讲解了一下最近的几次战役。
以往的战报早都已经送往了京城,就按时间估算,以前那些都用不着说了,要讲就讲点新的吧。
鸿薪王已经在征西大军中站稳了脚跟,自然也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清闲,此时讲解战役的担子就落到了某位小将身上。
鸿薪王挑的这个小将亲历过数次战役,虽然不是每一次都上战场,但来给眼前这些人说说情况还是绰绰有余的。
再加上此人又是正儿八经经了武举出来的应当勉强能应付得了眼前这些人才是。
安排完了,鸿薪王干干脆脆就离开了。
几个大臣也不知鸿薪王有何要务,自然不敢拦着。
当鸿薪王领着他们一大群人从城楼上下来时,墨珣就已经看到了站在一旁的姜伟平了。
姜伟平当兵多年,比鸿薪王变化还大,墨珣第一眼扫过他的时候还没认出来。反倒是他先认出了自己,冲自己点了头。
自从姜伟平考中了武举,成了进士,光荣返乡之后,墨珣就再没有见过他了。而这么多年,姜伟平一共也就只给墨珣写过两三封信。
墨珣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两人本来在年龄上就有差异,就算是面对面的时候也有些无话可说,就更不要提写信了。
姜伟平给他寄信,一般也都是说一些大事,而他在军中的事鲜少提及。
墨珣的回信里一般也就是说说京中趣闻,以及自己在大理寺时看到的一些已经尘埃落定的案子。
两人交流甚少,墨珣根本就没想过姜伟平竟会在这里。
但看到人之后,墨珣又不觉得奇怪了。
两军开战,又是此等大规模战争,宣和帝调动了大批的兵马到边关,会调到姜伟平所在的军队也不足为奇。
姜伟平确实是武举出身,但文学造诣实在不高,好在当兵之后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倒也开了窍,知道多读点兵书。现在,上一任将军战死沙场之后,姜伟平便得了提拔,就等着牵复帝的批复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升官了。
在军中,想要升官,那可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升的。就算打了几个大胜仗,那也就是让人在政绩上头记上一笔罢了。而且,在与雅砻开战之前,大周一直很太平,想要升官,除了“熬”,就没有别的了。再者,资历不够,想要在军中出人头地更是难上加难。
哪怕是像鸿薪王这样的王爷,在京城时身份尊贵得很,到了边关,还不是要被将士们边缘化
姜伟平接了任务,这就开始为在场的官员介绍起大周与雅砻最近的几场仗来。
自从大周退至玉门关之后,雅砻根本就奈何不了他们,两军时常对峙。雅砻试着攻城,但都被大周给挡了回去,接连几次,雅砻大概也知道这个城没那么好攻下,干脆转而到城门下叫嚣,破口大骂,说大周人都是缩头乌龟,只会使一些卑鄙下流的手段。
在边关打仗的这些将士一开始根本无法忍受雅砻人的叫嚣,领兵出征确实能扬大周的国威,但造成伤亡却是不可避免的。
今日的雅砻已非当初中亨帝时期的那个只会逞匹夫之勇的雅砻了。
大周应战之后,雅砻便使计将为大周的出征的将领生擒。
若是直接斩于马下倒也罢了,可生擒之后便是更猛烈的羞辱。
大周这边虽也能有击杀敌方将领,但相较之下,还是雅砻更胜一筹。无法救回将军,又要忍受雅砻的羞辱,大周打的这场仗不可谓不憋屈。
而打仗死伤在所难免,可为了逞一时之快而造成将士们的伤亡却是不被允许的。
鸿薪王一边拟定计策,一边下令闭城不出。
雅砻那边自是锲而不舍,不定时就过来骂上一骂。他们仿佛亲眼见到了大周被雅砻的战鼓、叫骂声吓得屁滚尿流,并对此乐此不疲。
姜伟平说得很详细,墨珣从他的谈吐之中,发现了他确实变化巨大。
姜伟平说话的时候,并没有人打断他,而他本身条理清晰,说出来,大家也都能听懂。
等姜伟平说得差不多了,在场的众人才开始针对某些问题开始发问。
他们这些从京城里来的官,几乎都没有经历过战事,问出来的许多问题都很奇怪,直把姜伟平问得脑袋发胀。
等到帐中的官员将自己的疑惑全都问完了之后,天色早已暗了下来。
姜伟平一看,赶紧开口,“诸位大人还是先用晚饭吧,等用过的晚饭再谈不迟。”
话是这么说,但姜伟平已经打定了主意,用过了晚饭以后他就要躲远点儿,省得又要被迫回答这些傻瓜问题。
姜伟平话音刚落,外头立刻有士兵前来告知开饭了,还说皇上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