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 第171章 第 171 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第 171 章(1 / 2)

第二题比第一题可刁钻多了:任谁都知道现在还没有立储, 宣和帝此时问了个与太子、诸王有关的题, 考生们稍有不慎就很容易会陷入误区。

墨珣将答完的卷纸放到一旁用镇纸压住, 这才开始思考第二题该从何处着手。

他虽然曾在国子监中与几位皇子有过同窗之谊, 可时间毕竟不长。他对几个皇子的人品和才学也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 作不得准。而这样一道题, 并不是在问他们哪一位皇子更适合当太子。

“定分”一词出自《荀子·非十二子》,简单来说就是“确定名分”的意思。

因为宣和帝一直拖拖拉拉不愿意立储, 而朝臣们又持有相反的观点, 所以墨珣觉得这题确实不大好写。反对立储的话,殿阁那边过不去;支持立储的话, 宣和帝那边过不去……若是两边都想讨好, 最后可能两边都会落空。

首先不能说宣和帝老,只能是正值壮年。但又因为宣和帝壮年, 所以不立储看似也可行……

就很烦。

墨珣低着头, 皱起眉, 盯着考题,手上却没有动作。

自古以来都有“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的说法, 也就是要以礼为先。然而, 宣和帝本身就不是嫡长子, 想来他对于这个宗法制度应当也并不是很在乎了。

想到这里, 墨珣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带入到了宣和帝身上。在他们玄九宗, 立掌门便以德才兼备为首选, 其次才是修为。否则, 以九霄的境界,想要当上这个掌门恐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他从未被束缚在红尘俗世之中,自然也不认为这个宗法制度对于一个王朝和皇帝来说是否根深蒂固。

尽管宣和帝给墨珣的感觉是十分抗拒立储的,但墨珣沉思了一阵之后却猛然意识到宣和帝对立储应该很矛盾才对。

先皇还在世的时候便立有太子,然而最终却轮到了宣和帝即位,可想而知中途又发生了多少变化。关于前朝皇子们争夺皇位的事,越国公与赵泽林就没怎么跟墨珣提过。而且,任谁也没料到殿试会考这样一道题。

当初从先帝垂危开始便陆陆续续死了很多人,宣和帝与他的兄弟们明争暗斗,到现在宣和帝即位,王爷们死的死、残的残……若说宣和帝想看到自己的儿子们重蹈覆辙,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他也很清楚,就算早早地立储,也绝不可能会断绝皇子们的觊觎之心。皇位这样一个东西,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极具吸引力的。

墨珣想着想着,忽然灵光一闪——他似乎想到着手点了!适才他一看到试题,整个心神都放在了“太子”和“诸王”两个词上,此时转念一想,难道不是“定分”才是重点吗?至于谁当太子,谁当王爷,这不就是宣和帝自己的事了?

待墨珣将自己的主要观点简明扼要地列在了草稿纸上之后,这才开始埋头在试卷上挥毫起来。因为思考得过于认真,等到他将两道策论题写完了之后,竟还真觉得有些饿。墨珣将自己的卷子检查了一遍之后,这才开始看向摆在殿内的漏壶。此时离收卷还有近一个时辰的时间,而宣和帝自打早上离开之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墨珣不欲再等,便示意巡绰官,自己要起身交卷了。像墨珣这样主动交卷和时间到了强制收卷不同,他需要自行起身将卷子交到受卷官手上。而且,他并不是此次殿试交卷的第一人,早在他之前便已陆陆续续有三四名考生交卷。

他将试卷递给受卷官之后,受卷官便低头开始检查墨珣的姓名、号牌等信息,无误之后,这才递给墨珣一个牌子,让他得以离开大殿。

墨珣与之前那些考生不同,他毕竟是会元,正坐在第一排的首位,他一交卷,殿内的气氛立刻变了个样儿。离墨珣较近的几个,也就是会试排名前几名的贡士,此时一个个绷直腰背,紧盯试卷,强行让自己集中精神,不要被“墨珣交卷”的事影响到。

墨珣拿了牌子,跟随内监的指引,从太和殿侧绕了出去。他此时得空,自然也有闲工夫去瞎想一二:在他之前交卷的考生,其实不见得就是胜券在握,反而只是因为觉得自己继而无望,不如早早交卷离去,也省得在殿内“遭罪”。倒不是墨珣对自己自信过头,只是这殿试一甲向来出自会试前十,会试排在后头的那些考生在殿试上不会黜落,也得不了一甲,自然也就没必要再浪费时间了。

尽管越国公在御史台,但墨珣此时却也只能自行出宫,不得随意在宫内行走。领着墨珣出来的内监看起来年纪不大,至始至终都在前头不紧不慢地走着,一句话也没说。两人一路疾行,行至太和门之后,小内监才伸手指着午门的方向对墨珣说:“奴才便送到这里了,请贡士由此自行出宫。不要在宫内逗留,不要随意走动,以免冲撞了贵人。”

“多谢公公。”墨珣略微颔首,简单冲小内监行了个礼之后便顺着刚才内监指着的方向走了出去。

墨珣进宫时便是走着进来,不可能这么短时间内就忘记该怎么出去。更何况,太和门与午门就一条大道,而在两座门中间只有一个金水桥,并无其他遮挡,墨珣就算想要谎称自己迷路,恐怕都很难。再加上他又有受卷官发放的腰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