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明玉》
京城没有不透风的墙。
明玉出手医治定安侯继室的消息不胫而走。
皇后自然就知道了明玉真人来了京城。
正好,镇国公世子寻回了嫡公主。
即便样样都符合条件,皇后还是不放心。
她真怕弄错了人,自个儿身世坎坷的女儿还在哪个不知名的地方受苦。
如果真是自己的女儿,她一定会好生弥补。
即使女儿因为她的小心,与她有什么隔阂。
可万一弄错了,她真怕有人平白占了女儿的位置,那就后悔莫及了。
实在是这个镇国公世子带回来的女子,没有一丝一毫特别的感觉,让皇后觉得不同。
她十月怀胎生下的女儿,真的会像这样毫无感觉吗?
皇后不愿意相信。
可是镇国公世子素来沉稳,办事可靠,又是未来的驸马,怎么可能弄错?
皇后思来想去,恰好听说明玉真人就在京城。
想到真人神通不凡,定能为她解惑,皇后就像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皇帝任皇后行事,太子又怜惜母后,也就任凭皇后召见明玉真人,确定一二了。
若是再无结果,公主的册封就要成行了,皇后再也拖延不得。
这时候,皇后跟前亭亭玉立着的少女,既可怜又委屈,还是勉强保持着平静,小心翼翼地在皇后面前侍奉。
明玉在宫人的领路下,进了凤仪宫,见到了雍容华贵的皇后。
她看上去不过三十许人,成熟优雅,谁能想到她的长子太子也早过了而立之年。
而皇后流落在外的女儿,正是她的幼女。
明玉行了礼,就坐下了皇后下首。
皇后坐在主位,宫人们各居其位。
唯有一个如芍药一般明艳的年轻女子站在皇后身边,下人不像下人,主人不像主人。
皇后只说了一句,“这是镇国公世子找回的嫡公主。”
就把穆莘一笔带过了。
然后皇后就兴致勃勃地和明玉谈天说地,说的都是京城关于明玉真人的种种传闻。
明玉很给面子,面容淡然,却一一将流言的源头细细说来。
穆莘苦苦站立侍奉,终于露出不支。
皇后就温言让她下去休息了。
等穆莘下去了,那些宫人们也悄无声息地退下了。
只留下了明玉和皇后在这大殿之中安坐。
空荡荡的大殿里,只剩下两个人,难免有些阴暗,不符合皇后的华丽尊贵。
但此时的皇后哪里有心情在意这个?
自从她发现这个找回来的女儿与贤妃有联系的时候,她的心里就有些不安了。
太子地位稳固,可是贤妃所出的大皇子也不是摆设。
皇后不想怀疑自己的女儿,可若是这个女儿倒向了贤妃,她和太子又对亲女(妹)毫不设防,那后果很难预料。
这样一联想,皇后就不愿意相信这是她的女儿。
虽然手上的胎记一样,可是既不像皇帝,又不像她,和先人也没有半分相似,这个穆莘怎能不让皇后觉得不对?
升起警觉的皇后放大了眼睛细细察看。
穆莘的举止言谈,实在不像是农女出身,更不曾多谈起她的养父母。
而且她和镇国公世子的关系,未免亲密得有些过分。
虽是未婚夫妻,可穆莘毕竟妾身未明,镇国公世子王璧的表现出格了一点。
若是以往,没有怀疑的皇后自然会觉得王璧是要和公主搞好关系。
毕竟镇国公是太子的有力支持,王璧更是太子的伴读出身。
这样的人家怎么会心生背叛?
何况,若不是相信他们忠心耿耿,皇后怎么可能将找寻公主的重任交托给王璧?
不正是他家的忠心,和他是未来驸马,利益相关吗?
而现在,在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皇后看来,就有些不对劲了。
王璧没少出入宫廷,分寸二字是捏在他的骨子里的,他会拿不定分寸,与名分未定的穆莘过从甚密?
这其中没有问题吗?
皇后一直在打量穆莘,可是一手将穆莘带回来的王璧又会无辜吗?
谁知道他不是和贤妃勾结在一起呢?
皇后派人去穆莘生活的村子查探了,还没有得到结果。可是为了安心,她终究请来了明玉。
她要请真人看一看穆莘。
静默许久之后,皇后打破了满室沉寂,“敢问真人,穆莘究竟……是不是我的女儿?”
明玉未答。
皇后又说,“若是……将来,我定会为真人达成所愿。”
明玉抬头,看了一眼皇后。
皇后像是受到了鼓舞,“真人心知,陛下是不会支持你的。”
天地君亲师,世间的纲常伦理,皇帝是利益既得者,是不会支持明玉大逆不道的行径的。
即使他尊重明玉真人的地位,超然的处事方式。
而明玉,显然是不愿意的。
不然,她不会来见皇后。
她此身的父亲,喝着母亲的血,吃着母亲的肉,踩着母亲的尺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