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2月18号,星期日,大年三十。 这天的北宁,大街小巷为之一空。 人们该回家的回家,该做客的做客。 买年货的早几天就已经置办好了。 现在着急忙慌来买年货的,不是加班的,就是刚从外地回来的。 商家一个个伸着脖子,望着街面上稀疏的行人,心里一直纠结,是再等等,还是关门准备过年了。 大街上偶尔炸响的鞭炮和从风中传来的火药味,把今年的年味衬托了出来。 以前过年,人们也备年货。 可那时候穷,每家每户能称上两斤肉就是全家欢喜了。 要是能给孩子们买件新衣裳,那更是孩子们最最盼望的事情。 如果能给孩子们备下一挂小洋鞭,那就是孩子们的天堂了。 家里孩子多的,大人们就把小鞭拆散,你一个,我一个的均分了。 这些小鞭炮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宝贝。 自己的舍不得放,而是等着有钱人家先放炮。 待人家去吃年夜饭了,一大群孩子就蜂拥而至,去人家的红纸屑里翻找。 总能找出几颗没有燃放的鞭炮来。 这时,捡到鞭炮的就会开心的大笑,没找到的则极为失望。 于是大伙又跑向下一家的大门口。 孩子们就像是拾荒人一般,挨个的找红纸屑,有的孩子时机得当,就会捡到满满一口袋的鞭炮。 为捡鞭炮,有时还会跟主人家的孩子发生冲突。 可就是这样,也丝毫不能减少当时孩子们捡炮的欲望。 现在呢? 改革开放之后,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过了。 多少都有些余钱。 买吃的,买穿的,买玩的,也舍得花钱了。 就拿北宁来说吧。 咱不说在北宁做小生意的这些商贩们,就说上班的。 昌和集团的员工以前工资就不少,现在呢?更是有分红了。 那就带动了当地的消费。 家家户户都会买上几挂鞭炮。 以前穷的时候,最多就是100响的小鞭,现在大都买上几挂1000响的大鞭。 所谓大鞭,不仅仅指它的数量,还有质量。 大鞭一般会在10响普通鞭炮后,插进去一个大鞭炮。 特别的响,东北俗称“麻雷子”。 它的常规响声是这样的,“噼啪噼啪~当!噼啪噼啪~当!” 有些人家穷惯了,有钱之后,依然保留了当初的习惯,会把大鞭拆开来燃放。 这时家里的大孩子就会搜集“麻雷子。” 小孩只敢燃放普通鞭炮,麻雷子爆炸效果太烈,声音大,有时候不小心还会蹦到手。 大街上听到的“单蹦”鞭炮,基本就是放散炮的孩子。 要是听到整挂鞭炮燃放,那就是人家开饭了。 北宁城里噼噼啪啪的鞭炮炸响,三分场也同样有孩子在燃放鞭炮。 卢家这边就有一群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盛文盛清拆开一挂大鞭,把里面的“麻雷子”都搜集起来,揣进兜里。 糯米和胡乐盛宇只分到了小鞭,每人十个。 人手一支细香,香头上冒着忽明忽暗的红火头。 “嗷嗷嗷,放炮去喽~” 大孩子小孩子都一窝蜂似的跑出了院子。 在门口的大街上开始了燃放。 卢家的屋里。 今年这些老头老太太都伸手一起忙活了。 厨房里,老卢在锅里油炸各种吃食。 王瑶坐在小板凳上烧着火。 东屋。 赵妍带头包饺子。 卢妈妈和王妈妈跟着忙乎。 地中海和王德江正在从仓房里拿冻鱼和鸡鸭鹅。 他们要把这些东西用凉水缓出来。 卢昌华也从仓房里出来,他抱着粉条和干蘑孤,快步跑进厨房,这些也得用水发上。 卢昌中端着铁盆站在院子里。 正从编织袋里往盆里装冻梨和冻柿子。 一家人都在为年夜饭做着准备。 隔壁韩家。 今年韩颖要初二才回来。 老卢邀请了几次,韩建华就是不来。 他有自己的想法。 “老卢啊,心意领了。可是这三十年夜饭还是要在自己家吃,后面咱们再聚。” 老胡家。 胡大贵和吴玥也跟着忙活。 老胡头和老伴忙着炖鸡炖鹅。 “胡乐又跑去卢家了?” 吴玥问道。 “去就去呗,在哪儿都一样。” 胡大贵满不在乎的说道。 “你呀,孩子都跑野了。” 吴玥有点埋怨。 之所以这么说,是有原因的。 他们两口子回来,小胡乐打了个招呼就跑了,也不跟爸妈亲热,这不是野了是什么! 这到底是谁家的孩子? “哎呀,孩子好玩,就让他去吧,再说了,他在家我们谁看着啊?!” 胡大娘滴咕了一句。 老胡头咧嘴嘿嘿直乐。 “孩子找伴,他一个人在家太孤单,大贵啊,要不你们再生一个?” 胡大贵和吴玥一听这话,都赶紧闭嘴了。 吴玥是打死都不愿意再生了。 疼啊! “冬当~” “啪~啪~” 鞭炮的炸响,从东边的卢家一路响到胡家门外。 吱呀一声,房门被推开了。 “爸爸,爸爸,快把鞭炮拿出来。” 小胡乐满头是汗的跑进来。 “干哈啊?” 胡大贵见儿子这般模样,就知道孩子玩嗨了。 嗯,他也有过这时候。 “糯米和盛宇说了,让我拿鞭炮跟他们换。” “呵呵,他们也不傻嘛。” 胡大贵乐了。 “鞭炮吃饭的时候才能放。” 吴玥厉声喝道。 “爸爸~” 胡乐眨巴着眼睛看着胡大贵。 胡大贵尴尬的看着儿子。 他不知道是去满足儿子,还是听从媳妇的话。 “哎呀,现在放就现在放嘛,孩子玩,怕啥?!” 老婆婆发话了。 吴玥看看丈夫,也不再出气。 胡大贵这才进屋,拿出了一挂小鞭来。 “儿子,拿去玩吧。注意离眼睛远点。” “知道了。” 胡乐连蹦带跳的跑了出去。 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