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都市言情>替身男友扶正记> 第223章 规则与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3章 规则与爱(1 / 3)

李想听到张玲的回答自是高兴的。

他迫切的开始通过小豆子手中的电话与张玲一起商量一起绘什么画?

说过水墨,对绘画基础要求很高!

一家三口没有一个人有过相关经验。

为了绘画作品的最终品质。

只能选择放弃。

提起油画,确实可以尝试。

而小豆子则表示不喜欢油画创作时的油墨味。

说闻多了会令小家伙犯恶心。

为了创造一个舒心的绘画环境。

也只能放弃这个选择。

想过刺绣画。

一家三口只有小豆子有过这方面的经验。

李想则表示他的手过于笨拙。

拿针简单缝补开线的衣服都困难。

所以因为他们大人参与度太低又只能放弃。

正当一家三口苦恼如何选择的时候?

路边的一则醒目广告语引起了张玲的兴趣。

“巧夺天工之作,碎布上的浮雕艺术!”

单从广告语上就挺吸引张玲的。

随即又看到了电子屏动态广告在宣传赵梓立布艺浮雕立体画。

据说,赵老师拜师于齐白石再传弟子书画家张炎增老师。

后又向汪向龙老师学习,并在琉璃厂长丰堂从事古籍书画修复装裱研究多年,专攻布艺浮雕画。

她是以剪带线,以布填色,以布的纹和条理,将工笔画国画和油画,以层层叠堆的形式形成立体效果。

画作有布帖、粗犷纯朴、厚实如浮雕感觉。

从而具有造型简练概括、厚实如浮雕的独特风格。

画作颜色鲜艳、做工考究、工艺独特,观之有立体能动之效果。

所以张玲认为布艺浮雕立体画就是最佳选择。

画作整个制作过程需要先选料,绘画出草图,然后进行裁剪,图案堆砌,最后进行粘贴。

这种画作的制作材料是以凤尾纱和丝绸为原料。

原料的采购就交给李想来做了。

利用各色布本身所具有的色相,纯度,明度及纹理图案作为创作元素。

张玲感觉她有这方面的掌控天赋。

画作色彩基础是民间刺绣,但比刺绣色彩更加强烈鲜明。

小豆子恰好就有这方面的天赋。

这幅画作的绘制过程让一家三口有足够高的合作参与度。

她的脑海中已然开始想象着一家三口的创作细节。

一些碎布头,一把剪刀,几卷丝线……

在她们的手中,经一番剪剪贴贴,就变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美轮美奂的布艺浮雕立体画。

一剪一裁一贴,看似弹指漫舞,却是心灵画语的交融。

此刻!

他们一家三口都怀着一个目的。

那就是创作出一副足以惊艳所有人的画作。

据广告介绍说,这种创作形式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到唐朝以后得以发展,不断地被人们所赏识,人们做出荷包、头饰等用以装饰节日气氛。

直到清朝不断发展成熟。

相传乾隆的母亲曾带领宫女们,用这种工艺做出了很多鸟人物作品。

供奉的佛像画和后宫嫔妃们头上佩戴的发饰色彩艳丽、层次分明,神态逼真、生动活泼。

在故宫博物院至今还收藏陈列着诸多古代时留下的丝织作品。

广告正好在展示赵老师的画作照片。

张玲连忙拿出手机把《和和美美》、《荷一品》等画作又翻拍成照片发给了小豆子。

父女二人在看到张玲发来的照片。

即使清晰度有所欠缺,但还是被画作吸引到了。

父女俩确定这正是他们想要的绘画形式。

小豆子有些性子急。

之前,还嚷嚷着肚子饿,赶快回家吃饭。

现在就想尽快创作出满意的画作。

按照张玲的建议小豆子立刻就央求李想去采办所需要的作画材料。

李想见张玲在电话里推辞等回家吃完晚饭再去。

兴头上的小豆子立刻就不开心了。

他觉得这正好是提升小豆子心目中地位的好机会。

于是选择顺从了小豆子的意思。

张玲听到后在抱怨李想这样会把小豆子宠坏的。

而李想则辩解的说:

“所谓把孩子宠坏就是没有任何的规则的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可我顺从小豆子的行为则不同。这可是让孩子尽快完成作业为前提的。”

要知道没有规则的爱。

反而会让孩子有不安全感。

因为孩子永远不知道边界在哪里?

自然会不断的用自己的行为去试探边界。

用网络流行语说就是在“悬崖边上疯狂试探”。

身为父母就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孩子的“问题行为”。

“对对对,爸爸说的对呀!妈妈,人家只是想尽快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你就让我们去嘛!”

小豆子虽然没有完全听懂爸爸的表达的意思。

但是她还是机敏的觉得,只要顺着爸爸说的最后一句话,扩展解释就一定不会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