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刚刚说什么,再说一遍?”陈和文疑心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但管家却再次开口:“有群商人想要来与您商量一下,由他们出资组建咱们潮珠城水师的事儿。”
“我瞧着过来的商人背后站着规模不小的商行,他们每年缴纳的税赋都不少呢,就不敢随意将人拦在门外,命丫鬟们把他们迎进了内堂。大人要不要过去瞧瞧?”管家小声提议道。
陈和文连连点头,他当然要去看看,他倒是要找那群人问个清楚,那些商人是怎么在自己还没把组建水师的消息说出去之前,就自己想到了这个法子的。
陈和文步履匆匆,那群商人也没等多久,双方一碰面,便把各自的想法统统说了出来。两相一对照,他们才发现彼此竟然拿出了同样的办法,连细节处竟然也有相似。
陈和文首先表明自己这边是听了来自京城的一位好友的建议,而以江潮为首的商人们也把苏衡玉给报了上去。
身为在场唯一和苏衡玉打过交道的人,江潮更是道:“那位宫石小公子真是个极其聪慧的人,她瞧着年岁不大,但说起话来却很又条理。若非她主动提起,还鼓励我等前来寻大人您,恐怕我等真的要被那群海贼给吓破了胆子,惶惶逃离潮珠城了。”
几个商人闻言纷纷点头,他们的商队也是被海贼抢掠过的,自然清楚那伙异邦人到底有多凶悍。
陈和文便安慰道:“那群人的来历本知县已经查清楚了,他们皆是海外倭国人,只因自己跟随的城主战败,没了栖身之所,这才铤而走险开始在海上作乱。”
对于海对岸那个小小的岛国,陈和文还是了解过的。那边可不如他们大魏这般安宁,各方势力纷乱复杂。一个小城池的主人,便敢妄自称王。城与城之间战争不断,这才导致有这么多倭国人流浪在外,成了海上的贼匪。
陈和文对这个小国从来都是看不起的,他们的使者每年都要往大魏来一次。带来的贡品都是他们看不上的劣等货色,但带回去的却都是好东西。
这些念头只在陈和文脑海中迅速闪过,他很快将话题引了回来:“既然此事诸位都很赞同,那本官就先将奏折上表,等待陛下的回音了。不过我想这事儿十有八九可以成功,你们若是愿意就可以先准备起来了。”
水师的人选自然是要他这边来定的,商人们需要准备的自然就是各类资源和银钱了。
商人们见陈和文十分配合的样子,心里的担忧也放下了一半,各自回家去筹备供给水师的银两了。
送走了这批商人,陈和文连忙回了后院,去书房找崔兰亭。
他三两句将刚刚和商人们说的话重复了一遍,末了才道:“真是没想到,那个叫宫石的小子竟然有这样的见识,能和絮之你想到一起去。”
崔兰亭,字絮之,絮之据说还是陛下亲自为他取的字。
陈和文虽然与崔兰亭也就见过那么几面,但为了表示自己对他的亲近,就厚颜叫起了人家的字。
听见陈和文提起那个名为宫石的少年人,崔兰亭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他暗暗在心中念了几句这个人的名字,也不免对这个和他想到一处去了的年轻人产生了好奇。
不过崔兰亭并未将这情绪表现出来,他只默默地整理了卷宗。打算等回京之后,将这里的情况仔细向皇帝禀报。
另一边,从陈和文这里得到肯定答复的江潮,按照先前苏衡玉留下的客栈地址一路找了过去。
他刚一见到苏衡玉,便拱手朝她行了个礼。
苏衡玉忙将人扶起来:“江掌柜真是折煞我了。”
江潮却是摆了摆手道:“这算不得折煞,多亏了小公子给我等想了这样好的计策,如今知县大人已经与我等说定,会尽快将奏折呈上去。而且他言明这个法子可行性很大,兴许不久之后,我们潮珠城就会有自己的水师了!”
“那我就在此恭喜江掌柜了。”苏衡玉也扬起个笑脸,对江潮道喜。
江潮脸上也全是笑意,他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还将陈知县有个从京城来的友人,也给他出了一样的主意这事儿告诉了苏衡玉。
他道:“虽然知县大人的那位友人也提出了这个办法,但终究是小公子您想得更早一些,让我们这群人占了先机。”
因为是他们这些商人主动找上去,想要为知县分忧,所以知县对他们的态度十分和蔼,还表示等到水师建成后,会立一个碑,将各个商行都刻上去,以彰显他们的功德。
为此,江潮等人都很感激苏衡玉,觉得这个年轻人难得的聪明。
苏衡玉再次恭喜他,然后才道:“既然贵商行的安全问题解决了,那往后我可否继续与贵商行合作呢?”
后面苏衡玉还会创办更多的工坊,到时候不仅需要从外面寻找种子,还需要将货物售卖出去,赚取更多的金银。
她见守银商行里的人都还算清正,行事也没什么错漏,若是合作起来应该也不算差,便打算从他们这里开始插手海运的生意。
鉴于苏衡玉是个出手极为大方的主顾,和守银商行的两次交易都守信。而且据说她还和东家兄弟开的守金商行也有合作,如今更是帮了商行一个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