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蒸汽大明> 进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进宫(2 / 4)

。宫中必定有许多旧事内情,使得皇帝如此对待自己的儿子。怪不得俞老太君说起小燕王,却不认为他是外甥就能远离权力中心——皇帝对小外甥的喜爱,远胜于对自己孩子的喜爱了。

就在他们每天上值报到,无事可干只能打杂的时候,伐倭大军也终于归来,浩浩荡荡的水师停靠在天津口岸,而伐倭总兵带领亲兵与尚夕擎一同,班师回朝。

俞星城与百官一同站在太和门内的广场上,乌压压无数官帽,她只遥遥望见了旌旗飘扬,骏马与装着朝贡品的马车驶入太和门,她距离那队伍仍然很远,终于看到了队首的尚夕擎。小燕王作为迎队者,从永定门开始一路伴在尚夕擎身侧。

他身穿琉球国服饰,将头发束做小冠,身形单薄瘦弱,脖颈细直,坐在金饰白马上。

俞星城看到他下马登上台阶,皇帝站在太和殿前,太子似乎就立在他身侧,皇帝似乎一抬手,总兵大人与尚夕擎从石阶左右登上,跪到皇帝面前再拜。

仙官的法术放大了他们说话的音量,俞星城在此处也能听出皇帝口吻中的喜气,司礼监掌印太监诵读诏令文书,而后是钦天监的敕文。

但显然国师并不在皇帝身侧,也不在朝臣之中,他的敕文紧接着皇帝被诵读。

文中是说倭妖侵明,是对神权的挑战与蔑视,而皇帝下令伐倭,更是圣主所期望的,皇帝此举有神授且更能使得圣主得到更多泽福,皇天嘉之,祚以天下。落款是国师。

或者说,如果国师代表沟通圣主,获知天意,这篇敕文代表天意神权,竟然在皇帝之后才被诵读,估计世界上目前一个强盛国家都是不可能见到的景象。反而是只能在大明这样的世俗国家才见到了……

而且文中也谈及“皇天嘉之”。“皇”在“天”之前……吗?

紧接着又是一封皇帝的诏令,谈及的是对总兵的赐赏与对尚夕擎的承认。

封尚夕擎为倭国尚庆王,另设大和都司辅佐尚庆王,都司下设立四卫,数座千户所百户所。

俞星城站在群官中垂头听令,心中却懂了。

皇帝终于做出了决定,作为大明第一块不接壤的海外领土,皇帝不打算像以前那样只接受朝贡,他愿意付出大量的兵力人力,也想要掌控住倭国。

天皇制度被废除,尚夕擎只是被封王,甚至不能拥有兵权。而且都司是大明的军民合一的边防机构,设立都司就说明最起码要有上万兵力会派遣到倭国。

虽然掌控倭国并不是依靠殖民行为,但倭国未来必定会像英属印度一样,有大量大明百姓去倭国居住办厂。

而对尚夕擎来说,表面看起来他从琉球王国的王,成为了日本全境的倭王,但实际上,他连掌控琉球王国的实权都不具备了。在大明之下,琉球王国想要独立就更不可能。只是如果尚夕擎想要拯救下自己的国民,琉球王国作为航运必经之地,将会因为这机遇更加繁荣也说不定。

而且尚夕擎还尚且年少……

尚夕擎起身接过诏令后,他将一封折子抬手递给了皇帝身边的掌印太监,掌印太监知他不能言语,连忙接过折子,朗声诵读。

辞令恭敬,先是拜福与感谢大明皇帝伐妖并拯救倭国百姓,而后他便说自己尚且年幼,且被大明的气度、文化深深折服,希望大明皇帝能允许他留在大明学习,他甚至想要入国子监学习汉学经义,只希望皇帝能暂且派遣一位官员,去归化倭国子民,替他行使王权。

这相当于刚被捧上傀儡位置,就直接往地上一坐,说:“不用了,您还是直接点吧。”

但俞星城觉得这样做也是高招。

相较于在倭国被夹在当地百姓与大明军士之间,当个被辱骂的傀儡王,不如留在大明,既表明了自己并无让倭国独立之心,也可以结交大明的诸皇子与朝臣,得到些至关重要的人脉。

尚夕擎这请求是否与朝廷有商议,俞星城离这么远没法从他们脸上看出端倪,但俞星城猜是没有的。

皇帝微微一愣,却又笑了,他半点皇帝说话该有的腔调也没有,如家常般道:“既然尚庆王有这样的向学之心,朕觉得是好事,我膝下诸子有不少与你年纪相仿,一同作伴学习也不是坏事。待你年级再大些,再回倭国也不错。”

皇帝在这样隆重的场合,说话用词平实随意,旁边的诸多官员一点都不吃惊。

显然崇奉帝跟洪武、永乐两位土味皇帝差不了多少,至少没说什么“抬出上元门外,着狗吃了,钦此”之类的。

之后又是一大堆发言,念礼,报贡,还有从倭国朝贡——或者说缴获的诸多代表天皇地位的物品,被送到大明,显然也是对倭国皇权的一种削弱打压。

皇帝赐尚夕擎一枚紫授金印,一顶金丝纱帽,作为对他王权的承认。

只是皇帝从头到尾都未曾提及过小燕王一句,明明小燕王是此次伐倭的头号功臣,皇帝却只当他没去过倭国。仿佛连小燕王回到大明时,皇帝的大喜与家宴也都不存在了。

但小燕王依旧一脸笑意,混不在意的站在皇帝身后。

等到散了场,皇帝先回到太和殿,台上诸皇子宗亲从廊道离开,群臣高呼三声伏身行礼,而后从金水桥一路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