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亲王也忍不住乐呵,不过他喝了一口汤之后一琢磨却又不乐意, “叔父只是这么一说而已, 要那么多衙门养那么多官员做什么?”
非常害怕大清也和各个朝代的末期一样官员多如牛毛净做亡国恶事的睿亲王细嚼慢咽地咽下嘴里的炒羊肉,语气慢悠悠, “兵法有云,‘兵在精不在多’。目前这些汉家文官们已经够懒了, 引得满蒙官员也跟着学偷懒……想当年他们没入关之前做事儿多勤快?”
兵法有云?突然感觉自己是“领兵大将”的小顺治一愣过后就是笑,“叔父提醒的是, 我们大清国的官员都还不够勤快, 当前的事务还没有发挥出他们的一半儿能力和精力, 应该多多的督促。”
“嗯。皇上明白就好。我们不能犯宋朝的错误,一个国家有一半儿的人都是官, 硬生生地吃垮国库。”
…………
闲着没事儿跟着启心郎看史书的睿亲王是真的担心,他们满人还不到汉人的一半儿,要那么多官员, 到时候朝堂上一大半都是汉人, 不得不防。不明白叔父所想但是同样觉得自己下面的臣工们都还有潜力可挖的小顺治笑着点头。
叔侄俩继续聊天, 睿亲王又接着念叨皇上的另外半句,“外面的世界很大, 咱们大清国才多大点儿?想当年成吉思汗嫁孙女从元朝的东边到元朝的西边, 用最快的速度坐船一连走了两年多……我们从北京到大琉球最慢的速度也才几个月。”
小顺治……, 小顺治无法和越老越关心大清国何时实现陆地包围海洋的亲叔父解释说那位公主在海上迷路了,大清国还没有元朝的地盘大也是事实。?!
他看了一眼用完辅食准备去解决“人生小急”的小阿哥们,乖巧可爱的小模样看得他心里软乎乎的温暖柔和。然后心有所感的小顺治抬头一脸受教的样子继续听唠叨。
完全不以为自己是唠叨只担心皇帝侄儿“骄傲自满”的睿亲王继续说教, “欧洲那个地方除了葡萄、羊毛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好物事,他们的百姓只能出海讨生活所以才航海发达。咱们打下来也没意义,还是美洲那边和大非、印度这些地方好。”
“我听说原来英吉利的新教徒有很多去美洲逃命,现在还有一些法兰西新教徒来了大清避难。我们在美洲那边不能放任那些新教徒行动,敢于冒险出去的人都不能小看。至于来大清的新教徒,有手艺做事儿勤快,要多注意拉拢,上次皇上说要把那边的受迫害人才都邀请来大清,这个想法很好……。”
小顺治真的是对睿亲王刮目相看。历史上的欧洲之所以有航海大革命、工业大革命,不就是农业不发达的他们无法供养自己的百姓必须做贸易交换物资引起的吗?伊丽莎白女王直接说大不列颠养不活你们,你们为何不出海?
而第一批去美洲的英吉利人可不就是逃命?英吉利国内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天主教对新教各种迫害,一直到一□□二年革命爆发才得以缓和。
至于从法兰西来大清的这一批新教徒,不管是英吉利还是法兰西,欧洲的新教徒都是一批新兴的有识之士,手工艺者,他们的流失对于英吉利和法兰西是一大损失,对于接收地则是一大好处。
老人家历经世事的智慧让人肃然起敬,小顺治乖乖地答应下来,“目前欧洲各国战争不断,他们国家本身小也养不住急剧增加的人口,现在大清国的洋人越来越多,侄儿打算在外来人口管理方面专门立个法,不管是哪个国家来的人都要服从大清朝廷和《大清律》。”
睿亲王稍作思考很是认同地点头,“皇上考虑的周到。来了大清就是大清人,要遵守大清的规矩,不能让他们干扰我们百姓的生活。”
“至于他们的住处习俗,就和那些回民一样,给他们建个回民街之类的。不过我听说很多洋人来了大清都被大清国的美食吸引,一个个都养的肚大腰圆,他们这些人不想是我们大清人故土难离,叔父觉得他们到哪里都能适应得很好。”
小顺治听着乐呵,觉得午膳用的差不多的他给叔侄俩再盛一晚汤接口说道:“侄儿的理解,满洲是半游牧半农耕,现在游牧也变成固定地方游牧;中原是几千年的农耕离不开脚下的土地,而欧洲就像叔父说的一样,他们的百姓习惯了商贸和冒险。”
收拾好自己的小阿哥们扎着小胳膊都要过来,被宫人把他们抱到高腿摇篮里提过来放到亲阿玛的身边,恰好听到这么一句。
“汉家人都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穷的,穷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欧洲人又穷,又横,又不要命,偏偏他们还有脑袋……‘就怕流氓有文化’说的就是他们……。”
睿亲王越说越觉得洋人长得非常“不讨喜”;小顺治想着历史评价里那句“一旦野蛮民族有了智慧和制度就是中原大敌”,想着历史上的胡人、蒙古人、满洲人进中原的事儿,西方人、俄罗斯人、日本人侵略中原的惨痛教训,心情沉重,语气低沉。
“这也是我们必须警惕的地方。大航海大殖民已经势不可挡,技艺的发展已经成了各个国家的必然大趋势,西方人因为地理位置和人口的限制努力研究可以代替人工的机器,我们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