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其他类型>在科举文里做考官> 第144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榜上有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榜上有名(1 / 4)

介于金国人自编自导自演的那场“寻夫”大戏, 方靖远都不用安排海州狸的人去控评控谣,就有不少当日跟来看热闹的百姓回去将这事传开了。

本身解试发榜的热度就是本月内最火的话题,再加上贡院失火、孝妇寻夫、天降“遗孀”等几场大戏演下来, 让整个淮东和山东的百姓,简直都快忘了眼下正是宋金交战期, 山东那边刚打退了徒单习烈, 淮东也击退了徐州的金兵, 正面大战场上的决战是结束了, 可那些零零星星的战斗却一日都未曾停歇过,双方各出杀招, 无论是针对方靖远的刺杀还是海州军斥候出去打探情报时的遭遇战,都难免有伤亡。

而那些“**”未遂的考生, 除了两个谎报信息而坑死自己的, 其他人包括亲友已遇难的考生都决定返回故乡,一则是辟谣,让家乡的人知道他们还活着,而海州的解试也并未为难他们;二则是去拉人,劝一些当地有名望的士绅和读书人投奔海州。

完颜雍要拉拢的人, 方靖远同样也要拉拢, 两国之间的战争, 拼得国力当中,不光要看双方的兵甲武器,粮草军饷,还要看长期的人才储备和后勤力量。尤其是在这个时代,人才同样重要。

张榜之日, 恰逢中秋, 方靖远让人张榜的同时, 也将前十名的考卷誊抄本张贴在贡院的外墙上,以示公允。

这次参加考试并完成全场试卷的约莫有五千来人,方靖远按照解试的比例,录取了一百零八人,然后又分了个副榜出来,上面有九十二人,一共两百个名额。其中正榜有名的考生,成为正式的贡举生,可参加明年在临安的春闱会试。而副榜的则可以入府学和云台书院读书,相当于预备生。

除此之外,方靖远还公布了一张招聘告示,列明了目前京东路的各州府内,各官衙和地方的缺员名单。这些地方要么还在宋金两方的拉锯战区,要么刚刚收复,尚未安排人手,或是只有个州官或知府,下面的县衙却无人打理,或者是个光杆司令……总之缺员之多,本来他也报给了临安朝廷,有些缺额户部安排了人过来,最抢手的莫过于海州,可其他地区的,就很难有人主动请缨。

像朱熹这样,本来是监察解试,最后居然肯留下来挑起府学和京东路学政的担子,已是少之又少。毕竟那些拉锯战区里的文官武将折损率都很高,敢来的都是真正视死如归的汉子。

既然临安那边没法安排这么多人过来任职,方靖远在给赵昚写了奏折获得批准后,就将一些低等阶的文官和衙门里的吏员职位公开招聘,并且保证他们以后若是还想参加解试都没问题,甚至品行优良政绩卓著者他还可以保荐直接去参加临安的锁厅试和会试。

哪怕考生们有留意到这正榜上只有寥寥几个海州和沂州以外的考生,看到了张贴出来的试卷也无话可说。方靖远甚至允许考生有疑问去申请翻查试卷,最大限度地保证考试的公开公正性。而那些来自各地的考生,在看到考题时就知道自己弱了不止一筹,他们可没有云台书院和齐鲁书院那些贡举生在考前突击模拟训练的经验,对方靖远的出题方式也不是十分适应,所以看到自己现在的成绩,倒也没什么疑问。

现在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旁边的招聘公告。

毕竟以会试的难度,就算是他们这些上了正榜的考生,能一次就考上进士的,也不过十分之一。更何况大家都很清楚,朝廷取仕的标准,跟海州还有些区别,他们在这里能考出好成绩,但去了临安就未必符合那些考官的要求。

倒不如实在一点,先找份差事干着,既能够熟悉官场的规则和政策,还能够领着俸禄继续学习等着参加下一科解试或会试。

这样想的人还不少,很快就报满了名,等着三日后的下一次考试和面试。

方靖远甚至还让人将府衙到县衙的政务都列了出来,编撰了一本《施政指南》,从大宋律例到日常办公行文诰书等要求,事无大小,都逐条列举,并佐以案例,免得这些新手上任后任意行事,影响到他对整个京东路的管理。

虽说他以前没做过这种“大官”,可统筹规划和理科生惯用的化繁为简式表格,再有辛弃疾和朱熹这等大佬帮忙把关竟也将这本手册编得十分规整,哪怕是个只读过四书五经的学生,拿到这份指南,只要不拍脑瓜乱放三把火,都能稳稳当当地经营好一县之地。

结果方靖远看到不光是副榜和落榜的考生报考京东路的“公务员”,就连正榜上的那些贡举生,竟也有不少报名的,一时间不知该夸他们胆大呢,还是该表扬自己治理有方,让这些学生如此信赖。

好在这次整个京东路缺员着实不少,尤其是山东和淮东地区,一些原本已经归附大宋的县城,被徒单习烈和完颜允中一通杀伐之下,竟出了不少空缺。有的是县衙上下都以身殉国了,也有的干脆投降或弃城而逃。

尤其是后者,在金国占领区内简直比比皆是,那些县衙的大小官吏和城中的士绅商户,早就已经习惯了随风倒。宋军来攻就降宋,金兵来战就降金,膝下黄金都揣到了自己兜里,只要能赚钱,对他们而言,上面是宋还是金根本不重要。

只是这一次他们碰到了硬骨头,徒单习烈和完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