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98章 白金(1 / 3)

晚上,承乾在油灯下给皇帝写报告。

这是怀玉给他布置的功课,每天要写一篇日记,记录在乡下的经历,还要给皇帝写一篇报告,报告他在乡下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算是一份农民调查报告吧。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了解真实的情况,那么拍脑袋做出来的决策,就必然是有问题的。

“老师,我是真没想到,原来普通百姓日子过的这么艰辛,”承乾叹道,“我在东宫用的蜡烛,最普通的常料烛每根都要一百五十文,秉烛每条五百文,而加了香料的蜡烛更贵,

就算一支普通蜡烛,那都相当于如今的五石麦价,烧根蜡烛就相当两三亩地的产出烧没了。”

武怀玉道,“殿下最近在乡下收割稻子,知晓耕种不易,粒粒皆辛苦,但蜡烛也是生产不易的。

蜡烛如今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用蜂蜡制成,也称黄蜡,产量有限,价格珍贵,在汉晋时代,只有皇家或石崇这样的巨富才能用的起的奢侈品。

现在我们用的蜡烛主要是白蜡,养白蜡虫,遗白粪于枝梗间,便是白蜡也,”

如今江淮一带养白蜡虫的不少,其收益跟养蚕不相上下,比起黄蜡,白蜡熔点高,可朔性强,能够制成更长的蜡烛,而且点燃后也比较光亮。

一斤灯油钱,那起码能买十斤粮,就算现在物价低,可灯油耗费依然很高,所以普通人家连点油灯都舍不得,甚至长安城的士子们,都会特意买商家发明的省油灯。

熟练了三天就能织一匹。

“我听说老师好像家也有蜡烛作坊?”

如果武家纺织场开起来,打造轧机等,那么武家和附近村妇都能大大提高收益,比起传统的家庭种桑麻养蚕丝织,效益收入更高。

一亩织成细布值四千多钱,除去本钱和人工费用,利润仍很高。

佃户们都心疼土地,觉得好地就得种好粮,什么桑麻、红薯土豆这些,那都是拿边边角角或是塬坡旱地种植的。

中原如今一统,布的市场是前景广阔的,武家如果能够有更多在手,那么加工出售的收益就很可观。

武怀玉跟太子算,附近乡民到武家这里学纺纱织布,或是直接到武家的纺织厂来上班,也可以学会后拿或纱到家里代加工,

岭南地区尤其是海南岛的狸人土著,就有纺织木的传统,他们的技术都比高昌的强。

嗯,按租约他们还要交一石租,实际上就是他们帮武家种一季,不管产出好坏,能保底亩收一石稻子。

“老师,我觉得百姓们的汗水真不值钱。”承乾感叹道,他的手最近都是磨出水泡然后打血泡,最后磨起了茧。

但白叠布就贵了,细叠布一尺,上品四十五文,次四十四文,下四十三文。就算次叠布,上品也直钱三十,次二十五,下二十文,粗叠布一尺,上品也直钱十一,次十文。

都还可以获得一个赚钱机会,

村民们既种赚了一层,纺织加工又赚一层,而对武家来说,收租赚了一层,纺织加工出售再赚一层,布匹售卖甚至裁剪订制成衣还能再赚,大家合作共赢。

不少佃户心想,那这不就相当于是武家把地又租回去了,他们相当于给武家种地,不管这啥种的好与坏,最后武家还是给他们两石稻子。

大唐内地种的很少,比如在河北,范阳卢氏种有一些,他们家种植产量武怀玉了解过,一亩大约能得籽六七十斤,可得皮二十来斤。

一石能卖八百四十钱,一石稻子三十钱,近三十倍差距,所以哪怕产量再低到二十斤一亩,可收益上,种都还是种稻子的两倍有余。

明代时,一个熟练的纺织妇人,一年可织布百余匹,其报酬一般是一匹布三斤,或是一斗米。

“老师对他们太好了,赚了是他们的,亏了却是老师的。”

因为白蜡虫可人工大量养殖,这使的白蜡产量提升,蜡烛在隋唐时,已经不再如魏晋时那么的奢侈昂贵了,但是这仍不是普通百姓用的起的东西。

要是能提高点产量,那收益三倍有余。

武怀玉其实是比较看中捕鲸制蜡,中国很早以前就有用鲸油制腊了,但缺点也多,一是气味难闻,二是产量有限。

但白叠布就是布,只是其中最贵的是细布而已,武怀玉研究过,如今的高昌虽不是后世的那种品种,但限制其产量的主要还是加工工艺,特别是去籽这块高昌技术比较原始纯手工,纺织这块也相对技术落后。

“等种出,到时附近村子妇女可来武家领加工,也可以直接在工厂做事。”

承乾听了都有点目瞪口呆,“白叠布这么贵么?上品细白叠两三贯一匹?”

宫廷里普通的蜡烛一根就一百五十钱,虽说这是宫廷御用的,肯定比民间的要贵不少。

两人在灯下讨论着。

稻田种,其实也是可以的,不过要提前挖沟晒田让土地干燥松散,虽说稻田种,未必最合适,可现在的经济价值高,尤其是把加工成布衣,那可是比丝绸还贵的多。

三百文,现在粮价,可以买十石米麦,那是十亩的产量。

就算以后慢慢的布供应多了,价格下跌,但也不用担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