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206. 206 太爷爷为我骄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6. 206 太爷爷为我骄傲!(2 / 2)

第三,不能让太监参政。

第四,若身边的亲信作奸犯科不能包庇。

第五,防止外戚专权。

第六,广开言路。

第七,不收大臣公卿的礼物

第八,不建造寺庙道馆。

第九,不让亲属任职。

第十,以应有的态度对待臣子。

看的出,宰相姚崇是总结了先人经验,提出的都是中肯之策,而唐玄宗李隆基则全部采纳。

起码在前期的确是采纳的。】

“不愧是神迹。”唐玄宗李隆基感叹,竟然知道自己和姚崇私下的话。

作为对标太爷爷的明君,自己自然会广开言路,听忠臣所建。

李隆基就差把“我要做明君”几个大字写在脸上。

姚崇没想到神迹会提及自己,心中万分激动,特别听神迹称自己为四大宰相之一。

自己这三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这一阶段,唐玄宗李隆基是大胆放权给姚崇,连普通官员的任免权他都敢下放给姚崇。

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姚崇就把大唐拉回了正轨,而他的使命也结束。

国已安稳,李隆基开始寻找下一任宰相,这可不是什么卸磨杀驴,而是帝王权术。

毕竟宰相权利滔天,若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日后定成大患,而姚崇的确也有这个苗头。

所以唐玄宗李隆基给大权在握的宰相们一个任职期限三年。

为何是三年呢,首先实行政策起码三年见效,其次三年不足以让他们拉帮结伙。】

唐玄宗李隆基没想到神迹当着众臣的面说出自己的心思,整的自己和卸磨杀驴一般。

不过为帝者就得心狠手辣,就像他家太爷爷,当年也不知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

“结党营私。”唐玄宗李隆基看向姚崇,吓的姚崇背后一身冷汗。

“臣不敢。”姚崇上前请罪,底气不足,虽然姚崇没有明面上打击异己,但的确用丞相之权将他的敌对赶出长安。

*

贞观,唐。

长孙皇后听神迹所述的“败家子”李隆基,听着并不像一位昏君,反正是位明君。

知人善用,又有帝王心术。

“果真。”李世民感叹一声,他算知道为何神迹总拿朱厚熜与李隆基做对比,两人的确有相似的地方。

比如都任用贤臣改革政策,并取得成效,但幕后的操盘人都是他们自己。

早年有多英明,晚年就有多让人痛恨。

【接下来,接任姚崇是大臣宋璟,相比于姚崇的圆滑腹黑,宋璟也是出了名的耿直,大有当年魏征的风范。】

宋璟没想到第二个点名的是自己,他抬头看着神迹,目光坚定。

圣人既然信任他,他定会为助圣人恢复贞观之风!

【宋璟这人特别的正直,是原则性非常强的人,做事办事丝毫不讲情面。

这样的人当丞相对纠正朝堂不良风气无疑有很大作用。

但宋璟这种正直到几乎偏执的人有一个坏处,就是正直起来连唐玄宗李隆基都怼。

宋璟担任宰相后就上书请求唐玄宗李隆基恢复谏议制度,集思广益才能得到好的解决办法。】

【朱高煦】:那还不是纸上谈兵么。

朱高煦很烦一群啥也不懂的文官凑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一群书呆子罢了。

【大唐和大明不一样,这些臣子可不是纸上谈兵。

在前期,唐玄宗李隆基采用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轮流替岗的官吏制度。

地方优秀的官员凭借业绩可以调到地方,同时在朝当值的公卿子弟下排到地方。

这个政策开始是遭到抵触的,谁不知道京官好当,就像咱们现在能去国企肯定不去地方企业一样。

但唐玄宗李隆基坚持京城和地方互调,如此让中央官员到地方得到锻炼,而能力强的地方官员到中央出谋划策。

如此人事调动,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咦…”朱高煦颇为惊讶,他没想到唐玄宗这个昏君竟然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朱高煦虽然知道唐朝历史,但只知道皮毛,谁让他只对军事感兴趣。

“他怎么厉害,怎么还整个安史之乱出来。”朱高煦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史之乱,彻底颠覆盛唐的安史之乱。

*

“前人的智慧,哥,咱大宋是怎么做到取其糟粕去其精华的?”赵匡美感叹。

赵匡胤……

唐玄宗李隆基满眼骄傲,没错,这正是他的良苦用心。

若自家太爷爷李世民知道定会为有他这样的子孙而骄傲!

【唐玄宗李隆基】:太爷爷定会有我这样的子孙而骄傲,哈哈哈哈!

唐玄宗李隆基没想到自己的心声竟然发到弹幕上,他平日像大臣展现自己谦虚的一面,毕竟他标榜的是太爷爷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天幕上的弹幕,表情一时间变的相当难看。:,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