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传薪上前踹了一脚:“焯尼玛的,还不放下武器?”
那人被踹了也没脾气,虽然听不懂,但大概懂了赵传薪想要表达的意思,赶紧丢枪、腰畔匕首,甚至将水壶也解了。
赵传薪看了一圈:“往外走。”
乔治林奇跟着一起出了树林。
赵传薪将地上的装备收入空间。
刚从沙俄国内运来的精良装备都已经被赵传薪偷了,他们此时拿的枪都是老枪。
出了林子,赵传薪取出战弓,朝天射了一支响箭。
尖利的哨声刺破漆黑天穹。
记者乔治林奇不明所以,难道这是赵传薪胜利后一种庆祝方式?
然而过一会儿他就明白了。
远处有马蹄声传来,越来越响。
渐渐地,夜色中显出一队穿着棉大衣的骑兵,手臂上缝制了个灰斧章。
这些人脸上的凶悍,看着丝毫不比俄兵弱。
带队的人正是车和札。
原来他并没有远遁,而是在附近徘徊。
赵传薪早和他约好,一旦射出响箭,就代表召唤他们前来。
所以前面又是枪又是炮,车和札一直都没出现。
“知府大人。”
车和札抱拳。
他已经彻底服了。
从枪炮声推断,赵传薪整整和俄兵缠斗了一天。
战果呢?
俘虏了数百人。
“押解他们去额鲁特部,张总办自然明白怎么做。”
车和札挠挠头:“下雪了还修路?”
地冻硬后真的难以施工。
“他们能在西伯利亚冬天施工,就不能在咱们海拉尔干活吗?”赵传薪摘掉头盔,点上一根烟淡淡道。
灰色牲口是白叫的吗?
乔治林奇总算见到了赵传薪的庐山真面目。
这是个长相算得上英俊的东方男人。
让他惊奇的是赵传薪的年轻。
即便胡须满面,他依旧细心看出赵传薪脸上没一丝皱纹。
他的头发和胡须一样浓密,就是有些凌乱罢了。
这个中国人和他见过的其他人都不同。
从赵传薪身上,乔治林奇看不到丁点叫作“畏缩”的气质。
车和札领令,带人押解俘虏离开,留下了几骑供赵传薪驱使传信。
赵传薪望向了乔治林奇:“怎么着,你不走?”
“我”
乔治林奇有些懵逼。
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他要么跟着车和札他们离开,要么跟着赵传薪走。
“你说你是泰晤士报记者?英国鬼子胆子就是大。”
“额”被骂了,乔治林奇不敢露出丁点生气的样子。“是,我是记者,专门撰写战事。”
赵传薪眼睛一转:“好得很。你能将这里的战事登报是吧?能让全世界看到对吧?”
“是的,先生,我有这个能力。”乔治林奇胆子不小,他问赵传薪:“赵先生,你能让我见识更多么?最好让我为你拍张照片,我的设备放在海拉尔了。”
“照片别想了。”赵传薪直接回绝:“但我可以让你见识一些东西。”
战争是手段,不是目的。
目的是钱,是土地。
这个记者主动送上门来了,不用白不用。
“留下两人护送他去胪滨府,剩余人去陈巴尔虎候命。”
“是,知府大人。”
乔治林奇问:“赵先生,你去哪?”
“睡觉。”
“”
赵传薪真是去睡觉。
他回到额尔古纳河的山腰小屋,兜头就睡。
这一天累得不轻。
但在凌晨三点左右,他被枪声惊醒。
他出门,上了一棵树向远处张望,又听见一声枪响和乌拉乌拉的吼叫。
他不放心,越过额尔古纳河去看,发现河对岸有几个俄兵正在打猎。
应当是从别处来驰援满洲里的部队。
赵传薪回头看看,觉得山腰小屋也不是那么保险,须得另觅他处。
恰好有一只起早的野鸡,可能因为冷,肢体有点僵硬,扑棱棱刚飞上树就让赵传薪一箭给射了下来。
这一折腾睡不着了,他回去切了点白菜拌个小咸菜。
用酱油、耗油腌了野鸡肉,干蘑菇泡水切丁,南瓜切细丁,将这些放入锅中翻炒片刻,加淘好的米和水进去煮粥。
就着白菜咸菜,赵传薪连干了四碗野鸡肉粥,碗是二大海碗。
吃饱喝足,朝胪滨府赶去。
此时太阳还没冒头呢。
到了胪滨府,看见姚冰和丽贝卡莱维站在院子里练平衡术。
“师父!”
“先练完,别岔了气。”
晨光熹微,姚佳等人陆续起来。
赵传薪取出熔融石英玻璃锅,满满一锅粥冒着热气,他大言不惭道:“都来,我起大早为你们抓的野鸡熬的粥,稀烂。”
要不是有人把他吵醒,高低也得睡到天蒙蒙亮。
没什么比一大早起来就有热乎乎的饭菜更美好了。
“知府大人英明。”
“知府大人真是勤政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