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北宋纨绔:开局狗头铡,包大人饶命> 第七十七章包青天微服出巡,山东见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七章包青天微服出巡,山东见闻(1 / 2)

“禀报少爷,包大人已经三日前出京。”

听到这个回报,曹斌不由愣了愣。

这是在防备自己?但不管什么原因,他都要尽快出发了。

不过,山东此时的的形式已经像是火药桶一样,随时都可能爆发出来。

如果常封等人等来的不是自己,而是包拯。

不知道会不会因此心生绝望,从而破罐子破摔,把包拯留在山东。

如果是那样,就变成悲剧了。

“我是救呢?还是不救呢?”

想到这里,曹斌不由脸色古怪。

沉吟了一下,曹斌立刻吩咐道:“福伯,马上集合亲兵,准备船只,我要立刻启程,前往山东!”

他的亲兵虽虽然才训练了两个月,但怎么也能比得上一般的厢兵战斗力。

就算不指望他们真的能够发挥多少实际的作用,但用来唬人还是可以的,怎么说这也是真正的自己人。

只是曹斌终究还是小看了名传千古的包拯。

开封府的船队出了京畿道之后,包拯就已经换上微服,带着一干手下,悄无声息的进入了山东。

山东众官却毫无所觉。

他们一路上化作客商,经由兴仁府,广济军,一路向济州进发。

广济河周围没有什么可看的,经过很长时间的旱灾,沿岸的村落几乎已经没有了人烟。

但到经过定陶县时,却让他们吃了一惊。

这里是广济军的治所,本应该聚集着的数万灾民,却在热火朝天的挖渠修堤,修建城墙。

公孙策见状不由转头向包拯笑道:“大人,看来广济军的以工代赈做得不错,这里的知州想必是个干才。”

包拯一身员外打扮,沉吟了一下道:“下船问问这些灾民具体的情况。”

不一会儿功夫,手下人就找来一个老汉,包拯难得露出笑容道:

“老丈,我看你们干的十分卖力,每天的粮食够吃吗。”

那老汉笑道:“你们是从京城来的客商?”

见包拯点头,那老汉开心地笑了起来道:“那你们来的正好,如今我们这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粮食。”

说完,他颇有点幸灾乐祸道:“现在连城里的‘有钱人’都跑出来当灾民了。”

包拯问道:“哦?这是为何?”

老汉笑道:

“城里的粮食贵呗,而官府给我们发的粮食是按劳作分配的,还会尽量多给。”

“这还多亏了钦差曹伯爷,听说就是他让人购入这么多粮食。”

包拯等人听到这话,不由面面相觑,就算是以工代赈,也没有敞开供应粮食的道理吧?

如果真是这样,就算粮食成海,也禁不住这么吃吧!

这个问题困扰了他们一路,直到进了济州城,他们才恍然大悟。

因为这里近水楼台,能得到的很多的消息,甚至平民已经言之凿凿地表示,粮食的价格将会下降。

原来本地粮商手中的粮食已经堆积成山,根本不在乎钦使发下来的赈灾粮食。

甚至他们还隐隐希望让灾民多浪费一点,如果没有粮食赈灾,曹斌是不是就会感受到压力,从他们手中购粮了?

这也多亏了曹斌给他们留下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印象,让他们不愿意为了一点不确定的猜想以身犯险。

否则,说不定又会弄出一些火灾什么的。

找了个民居暂时安顿下来,公孙策才惊叹道:

“原来曹伯爷是用高价吸引粮商,让本地粮食的粮食积压泛滥,粮价自然会降下来。”

“只是我有两点不明白,他到底是怎样让本地粮商对他确信不疑的?”

“还有,他的赈灾粮款已大部分用来购买高价粮食,就算本地的粮价大降,他也无力购买足够的赈灾粮了吧?”

正在这时,展昭疾步走了进来,拱手禀报道:

“包大人,我已经查验清楚,忠靖伯的钦差行辕里确实有座软红楼。”

“里面收藏的都是本地官员送出的贿赂。”

“其中有几个良家女子,也的确是本地官员从平民家中强抢而来。”

“我已经找到了其中一个女子的丈夫,他已经答应作证!”

包拯了然地点点头,对公孙策道:

“恐怕这就是让本地官员相信他的手段了,与之同流合污,把自己的把柄交给别人,自然能够使人确信无疑。”

“更何况常封是庞太师荐入朝中,他们本就有相互信任的根本。”

说着,他皱了皱眉头:“至于第二点,本府也没有想明白。”

展昭有些懵然道:“忠靖伯修建软红堂,是为了迷惑本地贪官?”

包拯摇摇头道:“现在说这些还为之尚早,看他接下来怎么做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