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历史军事>历史直播,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 50. 视频片段 冶金 技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0. 视频片段 冶金 技术(1 / 4)

汲黯愕然:“——技术扩散?”

天幕中所说的“技术”, 莫不成,莫不成便是百工百业匠人们赖以谋生的“手艺”?但这样——这样琐屑的杂务,又怎么可能左右两千年的历史呢?

要纵论这样宏伟的局势, 不正应该从大处着手,议论王朝兴废、成败是非的圣人大道么?为什么, 为什么天幕却要汲汲于工匠技艺的小事呢?

汲公惊异不解, 但在茫然迷惑之中, 却隐约若有所思。

【纵览史册,汉朝横扫一切的强盛,恐怕不能仅仅归因于明君或者昏君,甚至不能完全归功于卫青霍去病窦宪等名将——所谓千里马常有, 其余朝代未必没有这样才气横溢的人物;胡乱称许强汉而漠视了其他朝代的英杰,未必不是对历史的轻慢。

但历代英杰皆在, 却再无法复刻当年强汉的风采, 何也?

因为时代变了, 大人。

在古人传统的史学中, 秦汉被视为自战国分裂向数千年帝制转型的关键时期, 后世种种变革,均肇基于此;而汉朝时那种令人印象深刻的强悍, 则源自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朝廷任命精擅经术的儒生为大臣, 由上至下所践行的孔子“大道”。虽然汉家王霸间杂,施行的大道不够精粹, 尚且不能达到“修德而远人自来”的至高境界,但也足够威服四夷,天下无敌了。

这种称许当然是给儒学脸上贴金。毕竟经术儒生成山成海的北宋,似乎也没有在对外取得过什么战绩。但局限于传世文献所选取的视角, 古人也很难提出什么更有说服力的解释了。直到后世的考古学横空出世,才在细节中窥见了汉朝强盛的吉光片羽。

上个世纪时,东海县曾掘出一批汉简,其中有《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统计了汉永始四年东海武库所藏的武器装备,其中大致有铠甲合计约21万套,头盔9.8万顶,马甲5330套。盾牌10万张,长矛等各类长兵器合计61.5万支,剑10万把,刀15.6万把。弩54万张,弩矢1146万支,弓7.8万张,弓矢120万支。此外还有连弩车、战车在内的各类军用车辆合计7174辆。其余杂物则不可胜计。

喔对了,从后来东海武库发掘的细节看,这些兵器、盔甲、战车,应该大多是用冶炼后的低碳铁所打造,更有韧性、更易锻造、更为精巧。】

只听当啷一声,汲公的手在几案笔砚上掠过,竟尔扫落了一支毛笔。

数十年临渊履薄的老臣,按理说不该有这样的失态;但听到东海武库那庞大得匪夷所思的数字,中大夫心中依旧起了波澜。

他不太熟稔军事,但仅以天幕所泄漏的数字看,这些盔甲武器少说可以武装出五十余万的精兵。

这还——这还仅仅是东海一地的武库!

皇帝默默跪坐于前,看着中大夫俯身捡起毛笔,开口又补了一刀:

“朕命人查阅了账簿,而今关中各地武库储备之和,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字了。”

汲公手指一抖,毛笔又滑了下来。

不过他倒顾不得皇帝的恶趣味了。关中是朝廷的根本,储备了天下将近五成的武器;但穷尽国家物力所储备的关中武库,竟尔只能与一个小小的,僻局东南的东海相比?

这要么是朝廷疯癫,将武备集中于关外,要么便是武器太多太充裕,以至于东海郡区区数十县之地,都能有这样的数字!

说实话,在这样夸张的对比下,汲黯还真的宁愿相信后者……毕竟数量增幅如此夸张,委实令人不可置信。

【总的来说,东海及长安武库的挖掘,完全验证了考古学界长久以来的猜想——在两汉之时,华夏文明所掌握的冶金技术曾有过一个惊人的飞跃,不但质量大大提升,数量亦然扩张到匪夷所思的地步。而正因这种技术上的进步,原本昂贵的铁制武器广泛铺开,甚至有了钢铁器械的雏形。

这种材料学的革·命引发的效果极为深远,其中最直白、最明显的效用,便是武器上的绝对优势。汉元帝时,陈汤千里奔袭北,斩杀郅支单于,向朝廷禀告称:“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兵刃朴钝,弓弩不利。”后世津津乐道,所谓“一汉当五胡”的案例,正源于此。

不过,陈汤不愧是亲临战争的将领,说话相当朴实,没有扯什么“以德化远”、“圣人大道”的高调,而是老老实实将胜利归功于为士人所鄙视的器物小技之上——此外,他估计的数目也算是极为保守了。以后世考古的结果来看,匈奴的刀剑、箭矢大约是以漠北铜矿低温冶炼出的青铜兵器,最多不能超过60厘米上下,如果再想铸长,因为质地和工艺问题,就必然会折断。

这样短小、硬脆的武器,在成熟冶铁技艺所锻造的锋锐铁剑之前,简直脆弱得像是小孩的玩具。仅以此二者稍作比较,当年汉军手持长剑横扫漠北草原,那种所当者死所击者服,流血千里伏尸百万,天下莫不战栗震悚的场景,便可以想见了。

换言之,当年汉武、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