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出身官宦世家,确是通过科举入仕。那年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柳宗元不久后其父去世,在家为父守孝三年,后被召回朝中执政。当时朝廷内乌烟瘴气腐败不堪,对于一个忧国忧民浩气长存的担当之士,他看到这样的现象,分外痛恨。并且萌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的想法,这一点他和王叔文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两个人关系交好。公元805年唐德宗驾崩后,唐顺宗继位,这位帝王十分信任自己的老师王叔文,王叔文也欣赏柳宗元的才华与治国理念,并任命为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掌权后,推行了“永新改革”,这个时期的柳宗元远大志向和才华得以施展,他意气风发,那是自己一生为数不多的好时光吧。他欣慰于自己理想即将实现时,意外打击接踵而来。好景终不长,世事无常才是正常,即位不久的唐顺宗病重,宦官拥立太子李纯,因此唐顺宗金銮殿上待了不到一年,就传位给太子李纯,自己为太上皇,李纯登基就是后来的唐宪宗。唐宪宗朝、内有宦官、朝臣、外镇官员里应外合一起反对改革派,因此推行改革的王叔文等人遭到疯狂打压,他们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柳宗元刘禹锡他们都是改革派坚定的推行者,所以一起被贬官,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而在他去邵州的路上,又继续遭到反对派的打压而继续贬谪,而后成为永州司马。 浮云游子意,一贬十年间,重压之下内心的失落,反而厚积薄发,使得他砥砺前行。对政治的无望,一门心思扑倒在学问上,看来做学问要不被外界所打扰,那样才能专注这一领域,不久他便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柳河东全集》五百四十多篇著作,就有三百一十七篇是在永州写的。如果他们一直在京城做官,即便对时政有所不满,大概也就是发发牢骚,而无力做出改变。贬官制度使得他们深入民间,充分了解民生疾苦,文学创作进入了更广阔的天地,因祸得福后,反而造就了一代精英知识分子,若朝堂饱受重击,那就民间寻找皈依,不久《小石潭记》《永州八记》《捕蛇者说》……大量摧枯拉朽的优秀文学作品横空出世。远离了朝堂也远离了尔虞我诈,亲近自然、接近地气、便有了充分的时间去考虑宇宙的奥妙。凝望广阔无垠的天空,不断探究神秘主义,他感到儒家对宇宙的探究观是有所欠缺的。便写出了大量的诗文、著作阐述自己的哲学理论思想,应对自己的自然观和历史观。屈原的《天问》中提出了天地间一百多个神秘问题,之后一千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够应答。直到柳宗元写了《天对》,对屈原《天问》的问题做了一一阐述。这段时间内,他对天文、形而上的宇宙观做了极大的探究,才形成自己独特的《天对》作品中鲜明的无神论和反对天命的思想,有力地抨击了儒家,因为对于形而下世界观的儒家来说,宇宙观属于玄学,神学范畴内,对于神秘主义一直不提倡。虽然他的这些哲学思想与儒家学术的韩愈背道而驰,可并不能阻止他们成为好朋友,因为他们都有一颗“达济天下”的博爱之心。十年、终是收获满满,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人不经历涅槃之痛,大约不会有重生之耀。十年后、朝廷再次诏他立刻回京,然而他回到京城后,依然收到排挤、打压、诬陷、一直不曾被重要用,而后又被贬官为柳州刺史。 虽然政治上饱受打击,可是他们依然奔着积极入世,热情执着于“知其不可而为之”,而”兼济天下”的决心,在柳州刺史宝座上大展宏图。曾经带着对君主满腹失望,在被贬谪生涯的沮丧中,压抑自己的心境,因找不到发展方向,眼前自然一片迷茫。如此失落心境之下,人也郁郁寡欢,当他来到偏远的柳州,他在这里所接触到的世界,可能是他在朝为官,或者说在文人世界里完全接触不到的。贵游文学里没有民间疾苦,只有华丽辞藻堆积的无病呻吟,因为他们没有底层生活的经验,所以产生不了感同身受。所以文学只有在民间才有流动的热血,旺盛的生命力,一旦沉浸于歌舞升平,那只能是豪华宴会上的味如嚼蜡。他看到了因食不果腹而卖儿卖女的社会底层,他们的日子过完今天,还不知道能不能看到明天的日出,不幸的群体,使他衍生出震撼的力量,要把自己真正治国理念实践出来,让劳苦百姓从此不再缺衣少食,不再为几两碎银卖儿卖女。虽然在这里不是他职业生涯做过最大的官,却是他官场中最辉煌的时期,心怀天下的人,注定流芳百世。 柳州街上,一个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声,引起他注意,他看到眼前一个穿衣齐整的人,不停拖拉着孩子,那孩子衣不遮体,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他愤怒道:“大胆!黄天化日之下,竟敢强抢孩童!来人,给我拿下!”那人一看官家打扮,战战兢兢:“大大人,我没有抢,当时这个女人借钱,用孩子抵押,到期不还、我们几番催促,她们家也不往外拿一分,只好过来领走孩子……”女人一听,跪行过来就给柳宗元磕头,一头头磕下去,她额头上冒出血迹:“青天大老爷,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他还小、做奴做婢也没有力气啊!求你帮我给他们求个情,再宽限些时日,我们此地的亲戚也不宽裕,所以只得找远方亲戚借借去……”柳宗元一看地上跪着的妇人面露菜色,一条打满补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