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迎风书院>武侠修真>千年白月光炒剩饭> 大唐盛世话王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大唐盛世话王维(2 / 4)

绿石青等颜料上色,突出层次和立体感;再根据艺术创作的需要,反复上色渲染进行调整,于是皑皑白雪里一株翠绿的芭蕉活灵活现于宣纸上,苍翠欲滴趁映着白雪皑皑,让人眼前一亮。公主大惊拍手称快:“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而芭蕉则是南国独有,这水墨画的最高境界,是你笔下的“雪中芭蕉”,突破了地理与时空的限制,想象力空前绝后的丰盈,独抒性灵与借物寄意的奇思妙得,给人留下了焕然一新的视觉冲击。文人墨客所能精通的领域,摩诘都掌控的出神入化,这画功让文人画师们自愧不如啊,你身上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不知道的,”公主此时盛赞不已。王维低头浅笑:“得公主殿下谬赞,在下实在三生有幸……”此时的玉真公主不知道的是前无古人的王维,多少年后怕是只有宋朝的苏轼能跟他稍微一比,以至于苏轼成了王维的小迷弟,在苏轼的眼中,连“画圣”吴道子在王维面前,也是比下去的,作为画家,他还真不愧是南宗画派的创始人。看着公主眼神中的暧昧,他一时半会无语,刚好下人来报有客到访,他便趁此机会离开公主府。

《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因为母亲信奉佛教,这就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他名和字的出处。王维诗书画样样拿的起放的下,他系出名门太原王氏,母亲则是清河崔氏,天下门阀五姓七望他父母家占了两席,(五姓七望多拽至今考究起来,也是让人仰望星空一样的感觉。五族之内的人不与外人通婚,所以市井小民或小公务员只能奢望,根本高攀不起,便是作为皇帝的李世民想嫁女到五姓,人家都嫌他们血统不纯正,拒之门外的)他不只是含着金汤匙出生,而且自己从小刻苦学习,对艺术也不止是执着,而且有着不一般的天赋,书画,音乐诗文都是他孜孜不倦,废寝忘食般痴迷的,这大约就是所说的别人家孩子吧。十九岁京兆府科举考试第一名,二十岁他便学富五车身负诗文书画音五项绝学,开始离开家乡,向长安进发,因为玉真公主的推荐,他步步登高,二十一岁便状元及第,他的官场历经玄宗、肃宗、代宗爷孙三朝,令人眼花缭乱的官名: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吏部郎中、给事中、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简直是目不暇接。最后只差一步可能是宰相的尚书右丞了,只是他在任上辞官归隐,所以后人经常叫他王右丞,这政治仕途确实让一众诗人羡慕嫉妒恨啊!长安混久了,他也成为宁王府的坐上之宾 ,连大名鼎鼎的李龟年奉他为神明一样的存在,人生至此也算是完美无缺了。经常出入在宁王府,上下都熟识遍,因为自己的一个善意之举,他结识了大甄氏夫妇,大约人世间所有的相逢都是上辈子未了的缘吧,这引出了大才子一段刻骨铭心的初恋事故。

夜未央,佛前焚香,牵念依然,落寞遍植,随风吹不散,时间的沙漏,打翻了前世今生的梦寐,一切难逃宿命的感慨……那一天他走在街上,无意中遇见了甄氏夫妇,他们看到自己的恩人,喜不自胜,夫妻上前拉住王维,止不住流泪,热心跪求请他去一定去家里喝酒。拜王维所赐,离开宁王府后,夫妻二人举案齐眉恩爱有加,并且靠自身努力,开了一个铺子,生意异常红火,小日子过得津津有味。他们看着王维感恩之情溢于言表,落座后不多久,一桌子丰盛的菜肴便摆满。三个人有点冷场的感觉,大甄氏便差人去请自己妹妹作陪,不久一女子翩然而至,只见来人眼波如秋水般明媚,黛眉远山浅淡,纤纤袅袅,瘦骨临风;晶莹玉润,人未到跟前,却有一丝清香甜腻气息扑鼻而来,王维看着眼前的人,有些恍惚。甄氏看出一丝苗头,她暗暗窃喜,赶紧介绍:“小妹,过来拜见咱们的大恩人王大人,没有他的鼎力相助,我跟你姐夫怕是永远都不会在一起了,”说完眼圈有些发红。小甄氏含羞道福:“大人宅心仁厚,对姐姐姐夫的大恩大德,小女子没齿难忘,请受我一拜。”王维快步上前扶住她:“甄小姐客气了,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席间几个人愉快的聊着宁王府的所见所闻,小甄氏问起:“姐姐在宁王府的时候,王大人是如何帮你和姐夫的?我冒昧问一句行吗?只知道是王大人的成全,才让他们夫妻破镜重圆,以前姐姐不说,我也从未问过,现在可否告知一二?”大甄氏低头说:“你姐夫当时在王府管理厨具、祭器等用品,我跟在他后面打杂,虽不甚富有,可是夫妻二人你敬我爱,日子过得也算圆满。那知天有不测风云,无意中宁王看见了我,便对我痴痴妄想,千方百计找了一个机会,将我纳入自己帐中做妾室。他位高权重,我纵使有一百个不愿意,也不敢反抗,对你姐夫的思念,使我天天以泪洗面,忌惮于宁王的权势,没有人敢替我说一句话,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王大人无意间看到我哭得哀伤欲绝,这个正直善良的好人十分同情我,于是他不畏强权挺身而出,安慰我不要担心,也不要想不开,他定瞅准机会尽快帮助我离开宁王府。想想宁王的权势,我也当他应付一下我而已,心里依旧跌入冰窟。没承想那日中秋节宴上,趁着宾主尽欢的时候,他作了一首诗《息夫人》。“莫以今时宠,忘却昔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还当众讲了息夫人的故事:春秋时代,南方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