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直接笑了出来。
说实话,他羡慕贾诩和李儒这种工作状态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而且他敢发誓,不只是他,对贾诩此前履历知根知底的几人,包括程昱和徐庶在内,没一个不羡慕贾诩现在的养老生活。
虽说贾诩先前往董卓那里走的一轮确实不容易,但怎么说呢?
要是干完这一轮后就可以安心躺平,在君侯这里还被记了个头功的话,其实他们也不是不可以进修一下演技课程,来试一试这份极有挑战性的工作。
但现在因为关中诸事繁多,贾诩又要被直接调度回来,郭嘉又是一副看好戏的表现了。
虽然,在听说乔琰给贾诩的待遇的是做四休二的时候,他又开始羡慕了起来。
“其实我觉得我也可以往袁本初那里投奔一趟……”郭嘉话没说完就对上了乔琰警告的目光,他连忙轻咳了一声,说道:“开个玩笑罢了,又不能因为那边有个郭图就上门认亲戚对吧?”
他又不是吃饱了撑的。
虽说都是出自颍川也都姓郭,但这种同地域之内的同姓氏也可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佯装投敌这种事情,由他这位大司马府长史做出来,也没太多可信度。
他还是先去传讯吧。
只是有点可惜,没能亲眼看看,贾诩和李儒为了乔氏两姐妹此番的表现争执出个高低来,到底会是何种场面。
贾诩回到长安重新被启用已经是个必然了。
距离董卓之死已经过去了一年,现如今的关中早已不再议论乔琰是如何进取长安的,话题都被新帝登基、长安新路以及那出论酒之会的内容所取代,贾诩也非汉廷动乱的罪魁祸首,便是回来也不会掀起什么风浪。
李儒也是同样的。从他被乔琰擒获到如今,已有不短的时间,足以让人忘记他早年间在董卓麾下的特殊地位。
不过,会不会被人记得,和想不想来,还是两码事。
反正在上郡也不影响他们为乔琰出谋划策,甚至是抓紧一些必要的时机来做出卓越贡献。
何必非要到长安这浑水泥潭之中呢?
但大家都是这样的情况,怎么能一个上岗一个继续赋闲?
要郭嘉看来,贾诩为了把李儒一并拖下水,必定要为自己的弟子据理力争一番功劳,李儒大概也是同样的,按照那两位的嘴皮子,往来的言语大概会很精彩吧……
郭嘉不无遗憾地叹了口气。
------
若说上郡那边的争锋相对、唇枪舌战精彩,邺城那边的风浪也有趣得很。
收到乔琰这边的消息,声称征东中郎将麴义开始调兵,似乎有意走太行八陉兵进冀州,袁绍当即把手底下的谋臣武将一并召集了个齐全。
正如乔琰所猜测的那样,她早年间的高效率动兵,足以让其他各方势力对她产生一种错误的认知——
只要条件允许的话,她每年的大规模行军,都可以将自己的敌人以摧枯拉朽之势给击败。
那么现在,并州调兵的消息,无疑就是一个宣战信号!
还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
唯一让袁绍觉得庆幸的是,让袁熙往长安一行所收获的东西中,马蹄铁已经因为技术门槛最低,在他们这里实现了落成,从六月到七月里,对他麾下的骑兵队伍全部进行了武装。
倘若真出现骑兵交锋,他的战马劳损情况会大幅减小。
因秋收将近,府库之中的一部分存粮也可以调拨出来充当军粮之用,没有行军粮食上的压力。
但这并不能改变,当乔琰选择在这种时候悍然发兵的消息传到他耳中,袁绍的第一反应并不是被她当做了猎物而产生的愤怒,而是——
焦虑。
这种焦虑也被随后前来此地的下属看了个清楚。
不过他们谁都不能对袁绍的这种心态做出什么指责。在袁熙将那些敌方的东西从长安送到邺城之后,这种清楚直白地展现在众人面前的差距,让他们同样无法将其忽略。
得亏袁绍现在问的是如何应对,而不是如何反攻战胜,这才让在场的众人稍显镇定了些。
“说起来,这个发兵的时间是不是太巧了?”审配先一步开口说道,“前几日我们才获知,陶谦身死于下邳郡,徐州陷入了内乱的状态,今日就是并州方向屯兵于太行山,有进军的架势。”
“你的意思是……陶恭祖之死和乔烨舒有关?”袁绍问道。
“这倒不是。”审配摇了摇头,“我的意思是,有没有一种可能,徐州作为为数不多归附于邺城朝廷的一州,本可以给明公提供声援,陶恭祖一死,便让明公又少了一方助力,这才让长安那边下定决心在此时发兵。”
“若真是如此的话,对方明明比我们距离徐州更远,却显然消息获知得比我们更早,这才导致了这个调兵遣将的速度如此之快。”
袁绍皱了皱眉头。
虽说徐州那边能给他提供多少帮助尚未可知,但确实在名义上对他做出了响应。
眼下动乱的徐州若不算在内,就算加上不太听话的幽州,也不过是四州之地而已。
可大汉,有十三州啊!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