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华阁,“今日增华阁中并无课业,谢公子且随我去那里详谈吧。” 谢长缨自是颔首应下。 增华阁中陈设古雅、窗明几净,云间的日光洒入窗内时,便被菱格裁作了细长洇散的光斑,加之今日阁内并未安排学子课业,其间便更显清寂。慕容临引着谢长缨登上增华阁二楼,将手中的牡丹小心地插入了云石台案上的青瓷净瓶中,而后便推开了书房虚掩的檀木门扉,将那净瓶安置在多宝槅中后便撩袍入座,抬眸道:“谢公子也请自便吧。” 谢长缨应声上前入座:“谢过慕容先生。” “谢公子想问的事,其实并不算难。”慕容临见她坐定,便微笑开口,“尚书左丞位高且重不假,但丹阳尹手中所掌的,毕竟是京师的防卫啊……谢公子与其担忧我是否愿意助你以流民组建军队,倒不如想一想,朝中人是否会有异议。” “此举恐怕会令一些高门重臣回想起北宫一族的旧事,谢某会仔细斟酌言辞与时机。”谢长缨颔首,向慕容临微微欠身,“能得慕容先生此言,也算是不虚此行。” “不必客套,北方伪帝尚在窥伺江左,而大宁经此动乱,也亟待补充兵源。”慕容临笑了笑,“于公于私,我并无拒绝的道理。只是此事若惹得朝中重臣不满,届时我也难以拂逆他们的意思,谢公子且谨慎些,莫要刚一开始便暴露你的真正目的。” “谢某正有此意。”谢长缨听得此言,亦是笑道,“京口一带的侨居流民多为无权无势的寒门与庶人,他们的户籍、田产、水利等民生事务自然屡遭推诿。而朝中高门也很明白,这些人若不能被妥善安顿,便终将危及他们的安全。” “谢公子是聪明人。”慕容临言辞之间颇有几分赞许,“不过,此事却也不能做得太拖沓,中原的胡虏终归是个威胁。” “慕容先生无需担忧。” 谢长缨见慕容临并未顾左右而言他,反倒是爽快地应下此事,心中便也稍稍放松了几分。她眸光一瞥,见那多宝槅上列着各色形制的青瓷净瓶,而其中也大多插着姿容各异的牡丹,便闲谈似的笑问:“慕容先生喜欢牡丹?” “我少年时悠游洛下,便极爱城中的各色牡丹,姚黄魏紫、寿安细叶、绿幕隐玉,还有这青龙卧墨池。”慕容临也并不回避她的发问,反倒是如数家珍似的笑道,“谢公子也是陈郡谢氏之人,可曾去过洛都?可曾赏过春三月的百花?” “倒也曾去过几次,只是不曾细细瞧过。” “那倒是可惜。”慕容临笑意慵懒地倚着窗牖,却并不显得轻慢,反倒更添风流,“当年我在谢侍中的别院里曾见过一座小屏,其上绣了九十余种牡丹——中朝名士的牡丹之爱,可见一斑。” “九十余种?倒是令人心生向往。”在听得“谢侍中”三字时,谢长缨的额角不觉暗暗一痛,她唯恐露出破绽,索性顺势暗含深意地叹道,“可惜洛都已成故都,如今也过了牡丹花时。除却慕容先生这样的有心人,大约别处也见不到此等盛景了。” “是啊……”慕容临亦是略显落寞地摇了摇头,“斯人已逝,往事已矣。只是我想起昔年旧友云集时未及看遍的牡丹,到底仍有些可惜罢了,因此便让花匠们权且一试,想不到当真有了成效。” 言及此处,慕容临不觉含笑扬了扬眉,那流逸精致的眉眼便也染上了灼灼的意蕴,于中秋时节承载着依旧明丽流芳的春光,而他的话语之中也同样含着几分意味深长的上扬之意:“所以如谢公子所见,纵然如今已非牡丹花时,我也终归能令他们——重现于世。” —— 不多时,谢长缨便在慕容临的谈笑相送中走出了增华阁。阁外的景致依旧秀丽清新,先前那些欢笑玩闹的结业学子们不知去了何处游冶,而回廊的花木掩映之间却正有几个熟悉的身影。 此刻,也不知江怀沙究竟说了些什么,引得谢遥频频朗然发笑,而苏敬则亦是侧身坐在花影叶隙之间,一面垂眸抚弄一只白足的黑猫,一面时不时地含笑与二人交谈。 谢长缨自是举步上前,笑道:“原来你们几位都认识。” “知玄。”苏敬则闻声回首,见到后方慕容临的身影时,便轻轻拍了拍盘在膝上的黑猫,待黑猫伸着懒腰跳开后,方才不紧不慢地向他行了一个礼,“看来慕容先生与知玄相谈甚欢。” 另外两人也依次向慕容临长揖行礼。 慕容临含笑与他们打过招呼,提议道:“好了,难得回来一次,何必如此拘礼?不如便让凭舟和远书带你们二位四处走走,如何?二位若有兴致,今夜也不妨在此留宿,书院后山尚有几处空置的屋舍。” 江怀沙听得此言,当先笑着应和:“如此甚好。” 苏敬则亦是守礼地笑了笑,长揖道:“有劳慕容先生为我们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