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过后,一支自东北方而来的队伍抵达了晋阳城郊。这与其说是“队伍”,其实前后也不过五六人,一行人俱是跨马佩刀,身着库莫奚戎装,不紧不慢地循着官道策马而来。 其时朔风哀哀,四野苍莽。晋阳城门之下,城门处的守卫士兵正在以铲锹仔细清理着城门处的冰雪,在远远听得官道上隐约的马蹄声时,他们便纷纷警惕地抬起了头。为首的什长抬手挥了挥,立时便有后方的士兵转身跑入半开的闸门之中,向州府报信示警。 也正在此时,那一行人策马行近,为首的使者扬了扬手中的令牌,高声呼喝着勒马缓行:“切莫误会,我等自辽东而来,有书信须得交与左贤王过目!” 什长将信将疑地收了收警惕的架势:“可有凭据?” 说话间那名使者已然翻身下马,自怀中取出印信鱼符快步上前:“请过目。” 什长接过一干身份凭据仔细查验过后,方才恭恭敬敬地将它们双手奉还:“先前多有失礼,还请阁下海涵——段将军此时应当正在州府之中,诸位请随末将来。” “阁下行事谨慎,怎可谓‘失礼’?”使者接过印信后微笑着向什长回过礼,而后回身以库莫奚胡语扬声呼喝了数句,随行之人便也纷纷勒马跃下,行至他的身后。而那使者也重又看向了什长,拱手笑道:“有劳阁下引路。” “请吧。” 一行人随什长步入闸门,沿着晋阳城的主街向州府走去。一路但见春阳萧瑟、长街清寂,百姓警惕而恐惧的目光隐在一扇扇残破的窗牖之后,寒意料峭的春风扑面而来,携着冰雪与尘土的气息,催开了街角老树上一枝孤零零的白梅。 州府门前的守卫早已得了段元祯的嘱咐,此刻见得这一行使者前来,也并不多做阻拦,只是向引路的什长颔首示意,便收了手中横着的长戟,迎这几名使者进入了官署之中。再由州府卫兵领着行经桓门与前庭后,使者便在州府官署的正堂之中见到了正与孟琅书仔细磋商军情的段元祯。 待卫兵折返后,为首的使者领着一行人在堂下站了片刻,见段元祯似乎仍未察觉,便唯有拱手长揖,当先开口道:“左贤王,末将奉辽西王之命,前来传信。” 段元祯此时方才如同惊觉一般抬起头来,笑了笑:“失礼了,方才太过入神,不曾留意到诸位。” 孟琅书亦是收了收案上的卷宗,笑道:“看来段将军有事要谈,正巧本官须得往军营走一趟——诸位,暂且失陪了。”说罢,他便向正堂上下的众人拱手长揖,而后趋步自侧门走了出去。 待得孟琅书离去后,段元祯方才敛去了笑意,问道:“父亲特意遣你们来此,所为何事?” 那使者也不多言,只是上前一步,恭敬地双手奉上了书信:“请左贤王过目,并尽快做出决定。” “我知道了。不过此事怠慢不得,待我今晚回营后,再仔细看过。”段元祯抬手接过,却也并未立即拆开翻阅,只是问道,“诸位打算留宿何处?” 使者回礼道:“不知左贤王营中可方便?” “可以。”段元祯似乎并未多做斟酌,便抬手召来了一名亲信,吩咐道,“领几位使者去营中歇息吧。” “是。” 见此情形,一行使者自然也是应声:“谢过左贤王。”而后,便也随着那名亲信,一道走出了官署。 段元祯将信件草草看过后便收入袖中,神色微变,而后他自正堂后门信步走出,循着回廊穿过中庭,来到了官署的东厢房中。彼时日光浅淡,孟琅书正在此处凭窗翻阅着卷宗,见得段元祯入室,便放下了书册,笑道:“他们离开了?” “依照他们的意愿,安排去了我营中休息。”段元祯颔首,“可有不妥?” “无碍,这是辽西王家事。”孟琅书笑了笑,瞥见了他袖中的信件,又道,“段将军携书信前来,莫不是其中有异?” “颇多疑点。”段元祯轻叹一声,取出了袖中的书信,道,“信中是父亲自称病重,辽东蓟城一带恐无人主事,我需立即领兵东还。但其中并无我与父亲事先约定好的暗记。” “段将军的意思是……辽东内乱?”孟琅书斟酌片刻,沉声道,“如此看来,那一批未曾送达的辽东物资背后,的确另有隐情。今日来此的几位使者,也恐怕居心叵测。” “正是此意。”段元祯低声应道,“兹事体大,此后如何行事,还需与府君仔细磋商。” 孟琅书却不急于与他商议其中细节,反倒是笑着发问:“那么抛开一应身外冗事而言,若有机会,段将军可愿返回辽东故乡?” “若无身外之事羁縻,那自然是……”段元祯言及此处,徒然地摇了摇头,“可如今并不是谈论这些愿望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