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 他现在感兴趣的是另一个人,一个他之前没有注意到的或许会成为变数的人。 “那你看他们的女儿如何?” 那人几乎是毫不迟疑地说:“虽为娘子,但才思敏捷,尤其善于断案。若为郎君,定是陛下的肱骨之臣。” “你的评价倒是颇高啊。”皇帝微微笑道。 这个下属虽然年轻,但做事稳重可靠,性格内敛,鲜少有得他如此评价之人。 “我早就察觉到她敏锐异于常人。 她当年在长安时还很小,身体又差,按理说该什么也不知道,但现在我怀疑疑当年她是否探听到什么,不然怎会那般坚决一去洛阳就是四年,又在此时与她母亲一同回到长安,每一次的时间都如此精准。” “臣会再去查她这些年在洛阳做了什么。” 皇帝颔首道:“她在洛□□体做了些什么不重要,我要看的是现在。既然她精于断案,我就给她个机会,让她去查郑恒的案子罢。” “陛下英明,高琼虽然是长孙无忌的表亲,但她也是陛下的外甥女。 在洛阳办案时她就有不畏强权的美名,旁人或许会惧怕长孙一党的报复,但高琼绝对不怕。此事交给她,必会让陛下满意。”男子语气坚定,仿佛已经看到此案告破的场景。 皇帝想到此案关键还在于那个人,悠悠一叹,自嘲道:“舅舅欺人太甚,朕已经步步忍让,可是却只换来他的得寸进尺! 听闻他自比隋朝时的杨素,真是令人心寒。一直以来我都记得他对我的恩情,这些年来,他从我这里拿走的还不够多吗?” 杨素,出身关中大族弘农杨氏,隋朝时三公之一的司徒,隋炀帝重臣,因权重而豪富,土地宅院无数。 杨素在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后是文武兼备的权臣,因此敛财无数。而他之所以有如此权柄,是因为他与隋炀帝合谋毒害了隋文帝杨坚。 在某些方面,杨素和长孙无忌确实有相似之处。 比如一直以来长孙无忌对皇帝都是鼎力支持,在贞观十七年的夺嫡之战中,长孙无忌坚定的站在了九皇子李治这一边,李世民才下定决心立这个年幼且才能平平的皇后第三子为太子。 皇帝没有忘记长孙无忌的恩情,可自比杨素,这实在是一句太大胆的话。杨素因为权柄过重,敛财太多,被隋炀帝忌惮。他的儿子杨玄感更是起兵造反,身首异处,杨素不久后忧惧而死。 长孙无忌有没有想过他有一日也会如杨素一般,或许比杨素的下场还要惨淡呢。 此时太阳西沉,半隐没在群山之间,为大地洒下一片暗红色的光影,远远望去,那轮红日似在滴血,地上满是晕染开的血迹。 “太尉早已醉心权势,只把您的忍让当做他的战利品,丝毫没有理解您的苦心。用郑恒这个案子敲打他也好,如果他还是不放手,那就是...” 有些话不必明说,二人心知肚明。 面有病容显得格外孱弱的帝王,在这高台上,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刮走,与广阔天地相比,更显瘦弱渺小。 李唐皇族以军功起家,代代尚武,当今皇帝李治却是一个例外。 他外表的孱弱,性格的过分柔顺曾让太宗皇帝苦恼他是否适合继续做太子。但阴影中的男人知道,在可欺外表下,李治有一颗和所有帝王一样冰冷坚硬的心。 男子恭敬告退,他从不怀疑在皇帝与长孙无忌的斗争中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大唐的天子,注定不会被困长安城。 。 “您不管校书郎,就是郑家郎君被杀那个案子了吗?” 这几日高琼在不停的赴宴,别人家的自己家的,好不容易单独坐在屋中,青雀抓紧机会问道。 “我没忘,不过你看我现在有时间去查吗?凶手的尸体送到了大理寺,没有准许去大理寺查案?我可没有这个本事。" 青雀对郑恒被杀一案异常感兴趣,觉得此案疑点重重。 高琼回到长安的第三日,也就是破平康坊鸨母被杀案第二日,郑恒案就已经有了定论。高瑾认定凶犯就是郑恒妾室康芙,已经将凶犯康芙以及其奸夫郑府下人小六子的尸首,连带查案卷宗移送给大理寺了。 高琼得知后,更加头疼,大理寺可不是一般地方,她可没办法仗着家世插手断案,毕竟她到底是个女子还是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