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安最后一次送回书信,是在一个月以前。 当时阴雨连绵,游荡在大燕国腹地的蛮族大军还未有意识的封锁永固城,而眼下,最新的消息传来,永固城与后方的联系已经彻底被截断。 感到棘手的并非只有赵亨义一人,宋三显然早已得到了威武侯府的命令,开始做些准备了。 生意上的勾当,宋三一股脑的交给了邢小荣,就急匆匆的返回了威武侯府,甚至没来得及和赵亨义见上一面,只留下让赵亨义安心等待的口信。 兄长宋应安身陷危机之中,赵亨义怎么可能安下心来被动等待? 可如今永固城会在短时间内被蛮族大军彻底围困,想要提供帮助,也是千难万难。 至于说永固城是否守的住,赵亨义倒是有些信心。 有老将张朝阳坐镇,永固城一线的边军在实力上,是要比其他边镇的军卒强出不少的。 玄字营和张朝阳的亲卫更是算得上精兵悍将,守城时只要军心不乱,必然能够坚持很长时间。 永固城中,此前接收了一批辎重,据说是陈妃娘娘特意使了关系,数量不少,如果张朝阳选择赤壁清野,极有可能拖到蛮人主动退兵。 蛮人的劣势和大燕国一样明显,他们以部落为单位征伐,并无统一的组织架构,对于战利品的分配更是简单粗暴,谁抢到就是谁的。 围攻永固城的蛮人,一旦陷入久攻不下的境地,其自身的军心就会不稳。 毕竟面对一座坚城,需要用人命往城墙上填,而其他部族的家伙则在其他地方肆意劫掠,毫无危险的屠杀普通汉人百姓,不断的获取财富,围攻永固城的蛮人必然心生不满! 以赵亨义对蛮族的了解,真到了那种时候,别说普通的士兵了,就是蛮族的头领,恐怕也很难坚持围在永固城外。 所以说,想要解永固城之危,一是城内要上下一心,二是朝廷必须调动大军,尽量对滞留在其他地区的蛮人进行威压和驱赶。 蛮人的大军没有强力的组织构架,就是他们的硬伤,只要利用得当,未尝不能将突入腹地的蛮族驱赶出大燕国。 可即便有如此的认知,赵亨义心中依然七上八下。 把持朝政的那些文官们,或许不缺这份见识,但他们会怎么做,赵亨义也猜不到。 每当一个王朝崩坏的时候,总会发生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不少原本在世人看来,堪称人中龙凤的家伙,也会干出来许多愚蠢无比的事情。 这并非是那些身居高位做决策的老大人们当真糊涂,而是经历过数百年的发展,各种利益团体盘根错节,考虑问题已经不是站在国家得失的立场了。 阵前卖队友的事情,大燕国也不缺这种操作的。 威武侯府显然不会放弃宋应安,那位侯爷老爹定然也在想办法把自己的宝贝儿子从永固城捞出来,类似的豪门大阀可不少,毕竟自从陈妃娘娘的亲弟弟陈永忠在永固城捞到爵位之后,那里汇聚了不少混军功的纨绔。 赵亨义不知道这些世家大族会如何拯救自己的子弟,但是他已经决定做好自己的准备了。 冶炼作坊内,日夜不停的忙碌,张大牛和吴仁两个大工,全都瞪着猩红的眼睛加班加点。 钨钢的稳定性以眼下的条件,还很难保证,原本赵亨义打算,等到技术彻底成熟之后,再大规模的锻造钨钢产品。 可眼下已经顾不得了,只管生产,然后挑出优良品,产量只要足够大,总能得到够用的合格产品。 经过剿匪试验,在当阳县周边留下山神打鼓传说的没良心炮,正在连续打造,如今已经生产出了三架合格品。 弩箭更是被赵亨义细化成了十多道工序,冶炼车间的学徒工组成了流水线,不计成本的大批制造弩箭。 如果真的需要赵亨义带人去永固城救回宋应安,那么所要面对的战斗必然激烈无比,往日里配置的弩箭数量肯定不够。 日常情况下,不管是狩猎队还是护卫队,每人配备五到十支弩箭。 面对低烈度的战斗,这些弩箭绝对够用,战斗结束之后,激发的弩箭还可以回收。 可是要突破蛮人封锁,前往永固城,那就必然没有时间回收弩箭了。 原本赵亨义还打算对手弩进行升级,配合箭匣制造出可以连续射击的新式手弩,如今也顾不上了,毕竟工匠就那么多,实在是分不出人手搞新武器开发。 倒是洪灾到来之前,赵亨义准备制造的水力锻锤机,在这时候发挥出了用处。 这锻锤机只是造出来百斤重的钨钢锤,以及锤头后面连接的杠杆,真正复杂的核心部件,那些巨大的可以传送水流动能的齿轮因为技术难题还未打造,但眼下,以及足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