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不崇尚早婚,而且民风开放。 通常高门大户的姑娘公子总要挑挑拣拣,多相看几次,才能把亲事定下来。 毕竟成亲是一辈子的事情,要结两姓之好,总要斟酌再三,免得一失足成千古恨。 所以大多数都要十五六岁才会谈婚论嫁,但这不耽误早早物色人家,作为储备。 陆夭此时此刻像个人拐子一样,眼睛里闪烁着算计的光,循循善诱着。 “都说先成家后立业,有个好媳妇能帮你上进,甚至让你少奋斗十年。”她又递过去一块核桃酥,“你现在只有一个人,三婶不替你操心,还有谁替你操心呢?” 允王没敢再接那块核桃酥,他强烈怀疑,若是自己敢说不行,眼前的三婶会把这糕饼直接糊在他脸上。 “可我眼下才十岁。”允王这话说得小心翼翼,“还是个孩子啊。” “《礼记》说了,人生十年曰幼学,到你这个年纪已经可以外出去上学了。”陆夭迅速接口,“说明十岁的男孩子早就能独当一面了,都能求学了,为什么不能相看一门亲事呢?” 允王暗暗懊悔,他怎么忘了这位三婶出身礼部世家,各种礼仪礼节简直信手拈来啊! 虽然她说的听上去更像胡说八道歪曲事实。 “我可以出去求学啊。” 他揣测着,三叔三婶马上要有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嫌他在宫里碍眼,才想找个由头将自己打发出去。 想到这里,小少年难免有些黯然。 “三婶若是不待见,可以让三叔给我块小小的封地,我即刻搬走去封地都可以,何必非要再祸害个姑娘呢?” 他不是傻子,在后宫久了不可能不懂人情冷暖和眉眼高低,说不定早点让他成家,就是为了让他出去顶门立户。 陆夭叹口气,知道孩子可能是误会了。 “这后宫主子加起来无非十来个人,你三叔再没本事,养活这些人还不是问题。”她冲允王眨眨眼,“最不济,还有三婶的嫁妆,所以根本不差你这双筷子。” 允王猛地抬头看她,见陆夭面容真诚,不似作伪。 他委屈得差点哭出来,你不打算赶我走,为什么要给我讨媳妇儿? 没听说亲王讨媳妇之后还能呆在宫里的。 陆夭不知道他的想法,琢磨琢磨,可能这件事对他冲击有点大,于是换了个说法。 “我过阵子就要分娩了,怕没时间照看你,这不是趁着还有精力,先把亲事定下嘛。”她冲小少年点点头,语气更加真挚,“人选定下,咱们还要考察几年,看看人品性子,若是没大毛病,才能娶进门呢。万一有点不好,咱们还得给再换一个留点时间。” 允王从刚刚的急迫情绪里抽离出来,开始冷静琢磨自己眼下的处境。 母妃和兄长走了之后,他人生其实没有迫切想去做的事情了。 三叔三婶不会苛待他。 所以如果可以,他想长长久久留在宫里,就这样蹭吃蹭喝一辈子,也没什么不好啊。 可没想到这点小想法还没捂热乎,就要被现实戳破了。 大楚历代亲王都是成婚之后便给封地,也就是说,他一旦定下这门亲事,离开后宫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他不喜欢离别,尤其是经历了母兄的事件之后,愈发不喜欢。 一辈子不成婚,留在后宫做个闲散亲王,这要求不高吧? 然而面对三婶的眼光,他说不出拒绝的话,于是只能咬牙点点头。 “行,我答应。” *** 转眼到了中秋宴席的前一日。 一早允王就没半点胃口,送来的东西都堆在桌子上,纹丝未动,随身内监有点着急,忍不住劝道。 “您多少用些,今日宴席开得晚,肯定会饿的。万一饿出毛病,不能出席,那可怎么得了?” 允王原本愁眉苦脸歪在榻上看古书,闻言立刻翻身坐起,直勾勾盯着内监。 “你刚说什么,再说一次!” 内监被吓坏了,以为自己说了什么犯忌讳的话,登时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 “奴才多嘴了,王爷恕罪。” “不不不,允许你多嘴!”允王登时起身,走到内监身侧,蹲下身子,“你刚是不是说,饿出毛病,不能出席中秋宴,对吧?” 内监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胡乱点点头。 允王弯了弯嘴角。 这主意来得真是时候啊,三婶是好意,自己若不识抬举的话,伤了长辈的心,总是过意不去。 不能明目张胆反抗,但可以想法子逃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