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司的行为很不对劲,但赵骏并没有立即对他们下手,而是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如果他是一名杀性比较大的开国皇帝,或者造反成功,拿到了大宋的权柄,那么对于这样的情况,自然可以肆意妄为,说罢免就罢免,甚至说杀就杀。 但如今他在不喜欢大宋的情况下,却最终迎来了皇帝与一部分的士大夫妥协,愿意做出让步,那么自然也要给他们几分薄面。 其实主要也是时局不一样,开国皇帝权威很重,即便杀了士大夫阶级,整个士大夫也只能匍匐在他脚下。 如今处于王朝前中期,权力机构渐渐固定,诞生了很多墨守成规的潜规则,要想强行打破这些潜规则不太容易,可能会招来整个官僚士大夫阶级的反对。 虽然赵骏不怕这样的情况,但很多事情必须要做到明面上过得去。要是一点机会都不给对方,那未免显得太无情了些。 这对于一名要改革的上位者来说不是很有利,会让下层感到恐惧,从而影响到改革的推进。 所以奖罚分明很重要。 必须要树立一个绝对公平的上位者形象,你第一次犯错可以原谅。 但第二次,乃至第三次给你机会,依旧如此的话,那么就有理由动手,别人也不好说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要讲究个名正言顺,否则不能服众。 命令下去,东西都发回盐铁司,赵骏也没有在意,而是又命人去夏竦主管的度支司,勒令夏竦在明天之前把度支司的数据交上来。 中午时分,忙碌了一个上午的赵骏出了政制院,一路来到枢密院,进入厅内,沿途各级官员看到他纷纷行礼。 他微微点头,迎面走来了枢密副使王德用,王德用稍微恭敬一些,拱手道:“见过知院!” “王副使。” 对于这个军人出身,跟狄青一样以军功担任枢密副使的将军赵骏还是很尊重,拱手回了一礼,左右看看,见四周无人,便随口说道:“西夏常年挑衅,可能发生战事,你要做好准备。” 王德用当时就一愣,连忙追问道:“知院,莫不是打算派老夫前往西北?” “嗯。” 赵骏点点头道:“我也给伱透个底,赵元昊要建国的事情喧嚣尘上,他自己也多次知会我大宋,这是大宋不能容忍的事情,战事一开,就要拜托老将军了。” 王德用大喜不已,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只是不断抱拳,情绪激动地已经说不出话来。 其实这些年大宋很多人都知道西北可能要打仗了。 之前说过,李元昊在建国之前做了很多准备,比如多次知会大宋说自己要建国。 并且攻打周边回鹘、吐蕃、诸羌,与辽国联姻,又仿照宋朝建立政治、军事制度,创立西夏文字、服饰、礼乐,升兴州为兴庆府,定都城等等。 甚至还不断在宋朝西北的边境挑衅、掠夺、打草谷、派卧底之类,一步一步试探宋朝的底线,摸清楚宋朝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大宋朝廷内部也不乏有要出兵西夏的声音,只是赵祯和其他士大夫都比较怂,一直到李元昊发现大宋就是一个纸老虎,决定正式建国的时候,都只是言语上口头谴责。 这也导致李元昊觉得大宋软弱可欺,立国没多久就发动三次战役,连续击败宋朝,奠定了他西夏帝国的首战权威,之后又打败辽国,至此便开始三国鼎立。 所以很多人都清楚与李元昊之间的战斗不可避免。 王德用自然也知道这一点,因此历史上就向赵祯请求前往西北戍边,防备西夏。 可惜的是宋朝不管是皇帝还是士大夫,防武人可比防西夏辽国严峻得多,因而面对王德用的请求,根本不同意。 最终让老头遗憾而死,跟狄青一样,充满了憋屈。 如今狄青还未成长起来,西北战事虽然已经钦定范仲淹为主帅,但主帅之下必须要有大将,王德用显然就是一名好大将。 虽然在事情未定之前,尽量少给别人下承诺,可他跟赵祯不同,怎么可能有大将却弃而不用? 所以既然今日恰好见到了老头,那就顺便跟他提一句,也是为了让王德用早点研究好西北形势,在与西夏之间的交战当中,寻找到破敌的先机。 见老头激动地说不出话来,赵骏左右看看,周围还是没人来,便低声对他说道:“副使可以去找范仲淹,我准备来年让范仲淹主政西北,到时候我会派你去搭档,你们二人先摸清楚西北形势,再做计较。” “是是是,多谢知院。” 王德用兴奋地脸上喜形于色,他在枢密院跟泥塑的一样,文人嫌弃他粗鄙,都不愿意和他打交道,如今新上任的政制院知院竟如此赏识他,让他感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