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二月生产和安装,时间可是够紧的。 “你催一下郑途,凡是节日加班的工匠,每个人发双倍的俸禄。另外还有校徽、校旗、学员的制服鞋袜,以及…………” 赵竑还要啰嗦,侍卫轻柔的声音在外面响起。 “陛下,真相公在殿外求见。” “宣他进来吧。” 赵竑走回来,坐回了椅子。 新朝伊始,还有许多事情,要倚仗这些朝臣,尤其是这些位高权重的“自己人”。 最起码,也得试上一试。 “陛下召臣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真德秀身上湿了不少,他也不客气,开门见山。 “真公请坐。召你前来,自然是有要事相商了。” 大年三十被召来商讨政事,赵竑心里还真有些过意不去。 “史弥远独揽相权,宰执合堂议事形同虚设,以致于皇权一蹶不振、权臣专政,皇帝沦为傀儡。” 赵竑看着真德秀,目光柔和。 “朕任命薛极为宰相,宣缯为枢密使,恢复旧制,希望真公不会介意。” 薛极本就是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宣缯为兵部尚书、参知政事,由这二人分别担任宰相和枢密使,分管民政军政,分割独相之权,赵竑也是经过郑重考虑的。 至于为什么不让真德秀为相,原因十分简单,文章锦绣,不见得政绩卓著。 重“人治”轻“法治”,重德轻刑,治乱安危寄希望于君主的圣明,官吏的清廉,而不是法制的健全和保护,太不切合实际。 人心皆私!一旦得了利益,谁愿意把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 “陛下过虑了,臣不敢有怨言!” 真德秀心头失落,却还是遵从皇帝的旨意。 史弥远专权,亲信用事,对外屈服妥协,对内清除异己,招权纳贿,贿赂公行。在他掌权期间,大量印造新会子,不以金﹑银﹑铜钱兑换,而只以新会子兑换旧会子,并且把旧会子折价一半。致使会子充斥,币值跌落,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史弥远专权的故事,是再也不能重演了。 至于他没有当上宰相或枢密使,想必皇帝自有决断。 “陛下,胡榘此人性喜奢华,长袖善舞,在任期间贪墨巨大。由他继续担任执政大臣,恐怕早晚会出大事。” 真德秀忍不住,向赵竑苦谏。 “胡榘要是不贪,朕不会追究以往过错。他若是贪了,正好成为朕推行新政的垫脚石。要想震慑世人,必要的时候,是要杀鸡骇猴的。” 赵竑微微一笑,真德秀不寒而栗。 刑不上士大夫。皇帝这是要严刑峻法吗? “真公,你不反对薛极和宣缯分担宰相和枢密使,朕这心里,可就安稳多了。” 赵竑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 “真公,你才四十有七,年富力强。宣缯和薛极都已年过花甲,不出几年,朕还是要指望你和魏侍郎胡梦昱他们。你明白朕的苦心吗?” 许诺也好,画饼也罢,反正在他心里,还不认为真德秀有宰执辅国的能力。如果真德秀能变的更加务实一些,他不介意让老师更进一步。 他可不想满朝士大夫人人崇尚理学,喜好清谈,虚待国事。 “陛下圣明,臣铭记在心!” 真德秀肃拜一礼,心头舒坦了许多。 也许几年以后,自己就可以宰执天下。看来,自己在皇帝心中,还是很有些份量。 “真公,除了金陵讲武堂和金陵大学堂,朕在江南东路试点推行新政,除了严惩贪腐、禁止斗鸟、斗蛐蛐、缠足这些事外,最重要的一项事宜就是清查与核实土地占有,以核实朝廷田赋。” 真德秀瞪大了眼睛,一时忘了开口。 赵竑猛然提出这么多要办的政事,让他一时反应不过来。 “真公,你是户部尚书,又是参知政事,还是朕的老师。朕想听听你的看法。” 赵竑看着真德秀,面色温和。 自己的这位老师,理学大师,会不会有什么解决大宋弊端的良策。 看到真德秀皱眉沉思,赵竑直接写了几个字,竖起了纸张,面朝真德秀。 他已经准备推行新政,可没有时间和大臣们捉迷藏。 之所以叫推行新政,而不叫变法,就是因为前人做过,不过功败垂成而已。 “经界法!” 纸张上的字,让真德秀吃了一惊,脱口而出。 陛下这是要在江南东路推行经界法了! 这怕是要引起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