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理论上属国家的事,官兵出征国家给之,天经地义。 根本不劳贾六这个大将军王头疼发愁。 奈何,大清的国情比较复杂。 体制上,八旗军出征的武器分为官造、自造、饷造三部分。 官造主要指兵部和工部给发的武器装备。 自造和饷造则都属于自制兵器。 《大清会典》对此有明文规定,为“本身器械,或本人旧有军器。” 一般都是祖上留传下来的军械。 贾六家里就有贾老太爷留下的大弓。 也就是说旗兵出征,朝廷制度除特种武器,如火枪、火炮、药子外,其余马匹、盔甲、弓弩等军器,实际上是要自备的。 如果不够,需要旗兵本人自行花费购买。 这个制度搁在国初那会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本质上八旗就是个抢劫团伙。 旗主就是抢劫集团的头脑。 针对明朝、蒙古、朝鲜的抢劫回报率极高,因此八旗官兵人人踊跃自带干粮出征。 大清入关后,在整个华北圈地,以满足八旗的基本土地需求。 顺治朝定制八旗兵可以世代传承的土地为30亩。 此外国家每年都要给八旗军人军饷,军饷高低根据满洲、蒙古、汉军来分。 一名底层满洲八旗前锋、护军、领催、马甲每人月饷银4两,外加一年46斛米,相当于七品知县一年工资。 而满洲八旗家庭的所有男丁都能享受“皇粮”,刚出生的婴儿也有,相对少一些。 高工资,加上基本土地,还有军功斩获奖励,以及过去抢劫所得,使得国初那会满洲军人哪怕是最底层的马甲收入都相当于中产阶级。 这样一来旗兵自备武器就没什么经济压力,得了战功还有前程和赏赐,为国出征的积极性不是一般的高。 问题是百年下来,八旗子弟从上到下全部腐朽,一个个就知道吃喝玩乐,马骑不得,弓拉不了的。 长期坐吃山空肯定会导致家道中落,因此不少八旗子弟的田产大多典当,成为无地户。 与之相反,八旗人口急速增长,这就使得八旗生计出现困难。 试问连一家老小都养活不了,还能指望八旗子弟能够养好战马,跟祖先一样精心养护军械,国家一旦需要就能立即披挂出征么。 显然不能! 朝廷这边情况也差不多。 当今皇上乾隆爷有名的败家子,为了削减国库开支,乾隆二十一年特意颁旨说“今后出征官兵的盔甲和其它军器理宜自备,使用到一定年限也当由持有人自行补造,这样较官制更为坚固。” 也就是打那年起,工部那边除了火枪火炮还在造之外,其余八旗官兵需用的盔甲、弓箭、撒袋、腰刀、枷棍、海螺等,都概行停造。 等到出征时,就连过去的官造装备,也得旗兵自行购买,无疑增加他们的负担。 当初贾六那帮拜唐阿出征能够得到发给的武器装备,主要是因为他们是八旗预备军官,且都是世爵子弟,并且人数不多。 真要去个上万人,怕是贾六得拉着家里那头老得走不动道的大黑马,背着他老太爷留下的大弓上战场。 现在连同宗室子弟八旗一次要出征四万人,吃的喝的还能凑凑解决,如此规模的铠甲武器搁哪弄? 难不成真要那帮八旗兵自个准备? 真是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要知道大清家底子都烂成这样,贾六说什么也不当这个大将军王。 没办法,只好让工部侍郎恩明去军机处问老富,老富回答很干脆:“照过去定制办。” 过去定制就是官造的火枪火炮发下来,其他的自行解决。 贾六理解的意思只要能弄来武器装备,老富才不理他是杀人还是放火。 盔甲、刀矛这一块,实际八旗兵基本都有,差就差些,但其它耗材真就不多。 如安亲王色大爷的新编正白旗护军三千人,按制度要配备的弓弩至少千付,可实际这支部队装备的大弓连同弩箭不到三百架。 主要武器就是制式长刀和长矛,另外还有一些看上去比较吓人的仪仗武器。 火枪这一块,基本装备为零点零几。 火枪哪去了? 大半都叫贾六偷了。 当初满城不祥事件后,为了充分武装自己,并在天津建立军工产业园,大力发展新式火器,从而提高自己武装夺权的成功率。 贾六背着老富和色大爷悄悄下令,将原工部管辖西直门内大街火药库,虞衡清吏司下属的军器科、军器桉房、军器算房库存火枪、炮子、铅子及收储废铁炮子的炮子库,另外还有养心殿造办处库存军械连同技术人员打包了八成到天津。 工部管的几处火药库和军器房被清理到什么程度呢,那真是废铜烂铁都没给工部留一块。 与此同时,还有大量武器装备被旗人私抢用于自卫。 结果就是朝廷回过神来时,大清几十年的军工库存就剩个裤衩了。 这两天工部拢共就往大营运了只够武装七千人左右的装备,内中不少都是当初贾六看不上的垃圾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