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宁宫,偏殿。 一身素服的皇帝整整一天不仅没有进食任何食物,连一滴水都没有喝,群臣皆跪求皇帝节哀。 皇帝对太后哀痛之心更是人见侧目,官员感泣,莫忍仰视。 最终,还是在和珅的劝谏下,乾隆勉强喝了一小碗粥。 时夜已很深,正殿那边举哀人群依旧络驿不绝,香火弥漫,内务府安排的黄教僧人已经在为太后进行法事。 由于礼部已经接管太后国丧事宜,按规矩需由皇帝确认参与太后国丧事项的王公大臣名单。 军机处、礼部、宗人府、内务府联合拟奏的名单中,皇子有两人,一是皇四子、履郡王永城;二是皇六子、质郡王永瑢。 宗室方面,庄亲王永瑺、简亲王丰讷亨位列名单。 重臣方面,军机大臣福隆安、索琳、议政大臣刑部尚书英廉、礼部尚书富勒浑、户部尚书永贵、吏部尚书阿思哈六人在列。 另外还有内务府大臣金简。 由于皇帝过度伤心,在已故五阿哥生母愉贵妃的劝说下,现已移到佛堂的西耳房,只总管太监李玉贴身伺候着。 十五阿哥生母令皇贵妃前日不知怎的染了疾,卧病在床,难以起身。乾隆特地让十五阿哥去宽慰母亲,让她静心养病,务以太后国丧操劳挂念。 丧葬委员会名单拟定后,首席军机大臣于敏中请和珅前往耳房递禀圈准。 名单并无问题,都是按祖制确定的。 和珅进来时就发现皇上正捧着一只盒子在默默哀伤。 走近细瞧,发现盒中尽是头发。 “这些头发都是近些年来太后梳头时掉落的,朕特意让慈宁宫的宫人收好...” 哀母心切的乾隆不禁再次哽咽起来,和珅见状忙取出自己的帕子递了上前。 乾隆也不嫌,拿在手中抹了把老泪。 “还记得正月里,朕陪太后在九洲清宴一边进膳,一边看皇子们燃放的灯火,那时太后身边有朕,有皇孙,有重孙,五世同堂,同伸欢忭,好不热闹...朕担心太后年事已高,怕她有什么不豫,可太后慈颜康豫,不减常年,玩闹起来比朕还高兴...” 越说越伤心的乾隆再次流出老泪,面上痛苦之色难以掩饰。 和珅也跟着哭,一边哭一边替皇上擦拭泪水,并劝皇上一定要节哀,可不能伤了身子。 “朕没事,朕只是一想到太后生前的幕幕往事,心中难过,” 乾隆问和珅礼部准备何时给小殓,和珅说明天早上。乾隆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和珅手中的题本上:“名单列出来了?” 和珅忙将名单递上。 乾隆接过看了,沉吟片刻,却让李玉取来笔,在上面加了两个名字。 一是信郡王淳颖,二是眼前的和珅。 此举让和珅有些惶恐:“奴才哪里有资格...” “你没有资格,谁有资格。” 乾隆打住和珅,将手中的的盒子交给对方,说道:“盒中都是太后的头发,朕瞧着难过,你让造办处铸一金塔,专门存放太后生前掉下的这些头发。” “奴才遵旨!” 和珅诚惶诚恐接过。 乾隆又示意李玉将自己在太后灵前剪下的辫子拿来,一同交给和珅,嘱咐他道:“金塔造好后,可将朕的辫子放于其中,好使朕与太后母子永远一起。” 和珅迟疑了下,还是应声。 交待这件事后,乾隆从李玉手中接过参汤,喝了两口,问道:“外面现在什么情况。” 和珅道:“并无异样。” “近来关于朕和太后的谣言屡禁不绝,便是旗人之中也有传播,朕不信没有人欲借机生事,不这朕登基四十年,还是有些虎威的。” 乾隆冷笑一声,“说朕是汉人,当真可笑至极,朕是堂堂正正的满洲,是爱新觉罗子孙,那些人以为编排朕非先帝之子就能窃了朕的大位不成。” 复问贾佳世凯是否已去步军统领衙门。 “已经奉旨去了,” 和珅将贾佳世凯写有血忠的布条呈上。 望着那殷红的血忠,乾隆不禁侧目,进而心中竟是一阵酸楚,不无伤心道:“未想朕如今用人,宗室竟不敢用,反倒指着这汉军旗子。” 顿了一顿,忽的问和珅:“朕叫国史馆修贰臣录,是不是错了?” “皇上没有错,我大清汉人多而国人少,欲要汉人从我满洲国人,理当以忠义礼孝加以驯化。” 和珅对皇帝修贰臣录的初衷再理解不过。 “这么简单的道理,可笑我满洲却有许多人不知,” 听着大殿传来的诵经声,嗅着鼻间淡淡的香火味,乾隆轻挼额头,“宗室如果要闹的话,朕想也就这个月了。” ...... 太后国丧委员会成立后,立即按制为太后进行了小殓,贾六听说乾隆在太后遗体入棺时哭的死去活来,要不是王公大臣们强行将皇帝拉走,弄不好乾隆这個大孝子能活活哭死在他额娘遗体前。 京师内外也是举国同悲,并无异常事件发生。 悲伤中的乾隆下了一道旨意,命将太后还没来得及入住的圆明园长春仙馆改成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