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六,晴。 独处海外的东江镇已经逐渐从年关时的那场惨败之中逐渐走出,笼罩在东江军将士心中的阴霾也是慢慢散去,身负家仇国恨的将士们也是再度忙碌起来,开始有条不紊的操练,盼望早日在大帅毛文龙的率领下杀回赫图阿拉。 前几日,赫图阿拉城内的内应突然传回消息,言说老酋努尔哈赤病重,女真国内兵马调动频繁,上至牛录额真,下至平头百姓皆是人心惶惶。 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后,毛文龙便是一边给辽东经略熊廷弼和登莱巡抚袁可立请战,一边整顿军伍,大有卷土重来,报仇雪恨的趋势。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自从知晓了女真老酋于沈阳城下铩羽而归,并且被左都督柴国柱率军杀的狼狈逃回赫图阿拉之后,终日陪伴在毛文龙身旁的孔有德便是逐渐被毛文龙所疏远,最开始投效在毛文龙麾下的耿仲明再度被"启用"。 ... ... 阵列前方,一脸倦容的耿仲明立于马上,有些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自从进了八月之后,自己的"义父"一反常态,非但自请出兵,更是主动将东江军现有情况汇报给了登莱巡抚袁可立知晓,并且主动请求朝廷派遣巡按御史"督察"东江,一副"忠臣良将"的作态。 可是自毛文龙起事起,便追随在他身边的耿仲明却是知晓,东江军看似"声势浩大",但绝大多数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弱妇孺。 虽然在毛文龙的大肆扩张之下,东江军也算"拥兵数万",但这些"士卒"皆是一些从未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庄稼汉,远远无法与朝廷的正规军相比。 更别提,前两年因为自己"义父"的一些原因,朝廷对东江军起了猜忌之心,将东江军的物资补给削减了足足三成,逼得毛文龙不得不裁减了不少士卒。 截止到目前,东江军中最为精锐的士卒依旧是毛文龙昔日从沈阳城带过来的那三千辽东军老卒,成为了东江军最为精锐的力量。 现如今女真国内虽是兵马调动频繁,一片肃杀,但驻扎在后方的鞑子却是没有半点减少,依旧在"忠心耿耿"的护卫着女真后方。 仅凭他们东江军的这些兵马,真的能如昔年一般,成功的杀入女真国内吗? 没有注意到身旁义子脸上的无奈之色,东江军主帅毛文龙神情冷峻的望着校场之中认真操练的士卒,不时微微颔首,好似颇为满意。 自从知晓了女真老酋努尔哈赤被明廷追杀,狼狈逃回赫图阿拉之后,毛文龙便是秘密处死了隐藏在东江镇中的"内应",将他和大金往来的书信全部焚烧。 时至今日,毛文龙已经意识到朝廷平定女真,收复辽东的脚步不可阻挡,无非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大势所趋之下,毛文龙心中的那点"野心"早已是消失的无影无踪,他唯一要做的便是趁着女真尚在的时候,尽量多的获得一些军功,从而为自己捞取一些政治资本。 "仲明,你怎么看这次传出来的消息?" "你觉得老酋,真的不行了吗?" 沉默了少许,一身甲胄的毛文龙突然扭头看向身旁满脸肃杀之色的义子,为了将东江军的军权牢牢握在手中,他收养了不少"义子",但唯有眼前的耿仲明能力最强,对朝廷也是最为"忠诚"。 听到耳畔旁传来的声音,一直在死死的盯着校场之中的耿仲明连忙收敛起了心中的诸多杂念,于脑海中仔细分析。 "义父,那老酋已是年过六旬,又是遭受诸多惊吓,即便是真的有个三长两短,也在情理之中。" 沉吟了许久,斟酌了一下自己的言辞,耿仲明方才有些不太肯定的说道。. 因为身处女真后方,故而他们东江军获取情报的速度远比辽东经略熊廷弼快,各种各样的"谣言"也是最先知晓。 虽然女真国内此前已经数次传出老酋病危的"谣言",但耿仲明等东江军高层却是知晓,这些消息并非"谣言"。 老酋努尔哈赤是真的曾经数次病危,只不过上天眷顾,一次次让他从鬼门关前捡了一条命回来。 这一次,老酋驱使漠南蒙古诸部落,集结了十余万大军直扑大明边关,而老酋本人也是亲自带队,兵临沈阳城,大有一副"逆天改命"的架势。 但在天子的运筹帷幄之下,被老酋寄予厚望的蒙古大军丢盔弃甲,于宣府和大同城下死伤无数。 努尔哈赤本人也是被左都督柴国柱亲自领着数千骑兵,深入女真腹地,逼得老酋落荒而逃,只留四贝勒皇太极于断后。 经历了这一连串的打击,本就身体抱恙的老酋即便真的有个三长两短,也算不上什么大事,毕竟倘若其依旧安然无恙才是怪事。 听得此话,同样神情冷峻的毛文龙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耿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