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苏州府城,沿着长江一路逆流而上,不过四百余里便是来到了大明的陪都,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称的南京城。 早在东汉末年,东吴政权便是在此建国,金陵城也是从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并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独领风骚。 待到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国称帝之后,更是将南京城多番修缮,使其本就宏大的城垣更加壮丽。 此时日头已然有些西沉,前两年才刚刚接任南京守备一职的定国公世子徐允祯接过城门前守城士卒递过来的勘合,领着身后的百余名心腹纵马入城。 他刚刚才从城外的南京大营之外归来,自从奉天子恩典,接任了这南京守备一职之后,徐允祯便是日日到营中点卯,从未有一日间歇,为的就是彰显自己在军中的存在感,尽快抹除"南京勋贵"在军中的影响力。 望着周边巍峨的一切,徐允祯却是无心欣赏,自顾自的催动着胯下的战马,朝着城中的六部而去。 天子虽然将南京守备的位置交给了他,但是却也设置了南京守备太监一职,令那名叫魏忠贤的阉人牵制于他,免得重蹈昔日之覆辙。 对此,徐允祯倒是没有太大的感觉,他乃是定国公世子,根基在北京城,能够拥有如今之权势,全仰仗天子恩典,自是当用心做事,哪里会有半点不满。 更别提那魏忠贤平日也不烦扰于他,日子倒也过的逍遥自在。 但是这一切的平静,却在前几天被突然打破。 南京守备太监魏忠贤领着东厂的几十名番子突然出了南京城,直奔苏州府而去,与他同行的还有南京锦衣卫指挥同知骆养性。 天子手中最忠心也最锋利的两把利刃竟然同时出鞘,直扑苏州城,而他徐允祯身为南京守备,却是半点风声也没收到,这不免让他心中察觉到一丝不安。 他倒不认为自己是因为"失宠"方才落于人后,与他手中掌管的军权相比,那东厂的番子和锦衣卫的缇骑全部加起来,也算不得什么。 但是徐允祯就是觉得心中有些不安,这种不安在今日视察完南京大营之后更是达到了极点。 思虑再三过后,徐允祯索性提前结束了今日的"当值",提前率领着亲卫赶回了南京城,希翼在城中六部官员下值之前拦住他们。 他虽是南京守备,手中握有南京城外十万大军的军权,但也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随意调用,还是需要天子的圣旨亦或者南京兵部尚书的首肯。 虽然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仍然保证了南京城陪都的地位,城中依然设有六部,五军都督府,翰林院等衙门。 又因为南京地位特殊,南直隶下辖十五个府及三个直隶州,故而如同北京一般,设立京营。 虽然南京官职多为官员"养老"之用,但南京六部仍然享有一定的职权,其中尤以南京兵部最为重要,掌管南京六省兵马。 怀揣着重重心事,甲胄在身的徐允祯在沿途百姓敬畏的眼神中领着身后的百余名亲兵到了南京六部。 ... ... "见过何大人,杨大人,王大人。" "徐守备!" 官厅之中,南京守备徐允祯有些意外的冲着面前的三位红袍重臣见礼,本来是打算面见兵部尚书王在晋,却没有料到吏部尚书何熊祥以及户部尚书杨涟也在。 不过如此也好,吏部尚书何熊祥自不用多说,坐镇南京多年,一直被天子所信任,这掌管南直隶财政大权的杨涟更是天子近臣,心腹中的心腹。 "徐守备,我等正要去寻你,你倒是自行先到了。" 简单的一番寒暄过后,屏退了官厅中伺候的下人,居于正中的吏部尚书何熊祥率先开口,脸上流露出了一丝笑容。 闻听此话,正在饮茶的徐允祯的脸上倒是露出了一抹意外,他虽然就任南京守备已有一段时间,但与面前的这位曾经一人兼祧六部的老臣含有见面,自然也算不上有什么交情可言。 "还请何大人示下。" 虽是心中百般疑惑,但徐允祯却是没有多问,干脆利落的起身行礼,抱拳说道。 如此一幕,落在何熊祥的眼中也是令其不由得微微颔首,一旁的兵部尚书王在晋也像是如释重负一般,微微松了一口气。 至于户部尚书杨涟则是一脸理所当然,好似对于徐允祯这般态度,没有感到半点意外。 南京魏国公府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这定国公世子怎会不用心做事? "徐守备言重了,不是什么大事。" 见到徐允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何熊祥也不由得微微一笑,连忙挥手示意徐允祯落座。 事实上,若是徐允祯不来,他们还真打算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