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柳毅兵至平原,见守军出城扎寨,便知道辛毗计策已成大半,遂命人上前叫阵。 唐铭一人领兵守城,知道吴军精锐,不敢出战,只是传令深垒沟壕固守待援,按照路程来看,袁熙明日就能回防。 两军对峙半日,到了晚上各自守军回营,到了半夜,柳毅出北营、潘璋出南营,太史慈从正面直扑袁军大营。 唐铭虽交代士兵小心防备,但三路被吴军杀到,守将根本抵挡不住,一个照面便被柳毅等斩杀,士兵大乱,四散奔逃。 唐铭见营中各处起火,知道大势已去,赶忙往城内逃走,才到城下叫门,忽然城上火把齐明,一人/大声道:“唐将军,我等已降东吴,劝你也弃暗投明。” 唐铭见是刘询,大骂道:“刘询,二公子与我待你不薄,为何背反?” 刘询冷笑道:“袁谭欺我,如今正是报仇之时,更何况袁氏败亡在即,唐将军又何必执迷不悟?” 唐铭大怒,就要挥兵攻城,但见城上箭如雨下,后面呐喊声传来,追兵又到,只能无奈向北逃往冀州。 刚越过护城河,便见前方一支兵拦住去路,大喝道:“降者不杀!” “挡我者 ,死!”唐铭怒吼一声,挥刀冲过去。 却见对方低头躲过,从腰中甩出一根长索,战马交错之间,肩头一紧,便被那绳索套住拽下马来。 噗通一声,唐铭摔得眼冒金星,还不等反应过来,早有士兵一拥而上,将他捆绑起来。 “唉,又是条杂鱼!”埋伏在这里的正是马忠,抓了个唐铭却还觉得不过瘾。 此时刘询早已接应陆逊进城,接管城防,唐铭兵败,打开城门迎接太史慈大军,天色还未大亮,便将平原顺利拿下。 府衙之内,陆逊分派众将巡城安民,将袁熙家眷看押在别院,劝降唐铭之后,暂时交给他看管。 正准备向孙策报信,忽然守军来报,城下有人报信,说是袁熙部下求援。 刘询疑惑道:“昨夜我们派人去向二公子求援,未见他发兵来,怎会反来求援?” 连夜交锋,城上的旗号还未来得及换下,求援之人不知吴军已经破城,拿着袁熙的信物催促。 陆逊剑眉微蹙,命人将来人放进城内,那人到了府衙见过刘询,递上袁熙的玉佩,说是袁熙兵至清河,被曹军埋伏,请唐铭立刻发兵支援。 刘询正自疑惑,却见陆逊从后堂走 出,盯着那人冷笑道:“你是曹营之人吧?” “不是!”那人脸色大变,赶忙说道:“此乃二公子信物,唐将军一看便知。” 陆逊挑眉一笑:“呵呵,你将我认作唐铭,还敢说是袁熙亲信?” 那人一怔:“你……你不是唐将军?” 心想后堂走出来的年轻人,不是唐铭,还能有谁? “在下江东陆逊!”陆逊看着目瞪口呆的来人,笑道:“平原早已被我们拿下了。” “嘿嘿,好个曹孟德,果然奸诈!”到了此时,刘询哪里还不明白。 此时终于相信辛毗之言,不止东吴盯着平原,曹操也早有预谋,要是吴军不来,恐怕又要中曹操之计,如果被曹操破城,他可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想到这里不由一阵后怕,冷声道:“来人,将此人押出去斩了!” “慢着!”陆逊却拦住了刘询,言道:“此乃是曹操诱兵之计,可见袁熙已遭不测……” 转头向那神色紧张的信使说道:“你老实回答我的问题,便放你回去。” 那人满头大汗,点头道:“将军请问。” 陆逊问道:“袁熙必是被曹军埋伏,如今人在何处?” 那人答道:“袁熙中伏 ,加之病重,已经死于军中,焦触、张南二将已降,曹将军知道城中并无大将,命小人来报信求援,正是为诱出城中守军。” 陆逊笑道:“你回去告诉曹将军,就说平原已被吴侯取了,叫他速去取魏郡,莫要顾此失彼,又被关羽占了统筹。” “多谢将军不杀之恩!”那人如蒙大赦,千恩万谢出城而去。 出了平原城,那人才长出一口气,摇头叹道:“想不到我文钦,首次立功便如此凶险,只可惜被东吴提早一步,又坏了主公大事。” 原来这人正是文稷之子文钦,文稷刺杀献帝失败身死,曹操如约赡养其家人,将文钦带在身旁参与军务。 拿下黎阳之后,曹操正为关羽动向不明而烦忧,忽然听到牵招在上党背叛,袁绍惊怒而死,才明白刘备也在觊觎冀州,立刻又增兵来攻城。 探马报知袁谭、袁熙都来邺城,曹操决定在半路埋伏袁熙兵马,又用其令牌玉佩去调离守军,趁虚先取平原。 袁熙中伏之后惊恐莫名,加之常年患病,惊惧而亡,曹操欲派可信之人到平原求援,文钦主动请缨,却没想到晚来一步。 一路上想着刚才的惊险场面, 文钦很真后怕,暗暗发誓以后绝不孤身冒险,还是做统兵大将,指挥兵马比较稳妥。 匆匆赶回魏县,将平原情况报知,曹操闻报仰天长叹:“好个孙伯符,又坏我一计!” 程昱言道:“孙策已全取青州,其患比之关羽更甚,幸好主公高瞻远瞩,与孙氏联姻,否则河北之战,将为孙氏作嫁!” 曹操无奈摇头,东吴的强盛,已经远超他的预期,如今不但平定江南,连河北都有了立足之地,实力其实已经超过袁绍。 袁绍刚愎自用,不会用人,但孙策却不同,不但知人善用,还善于提拔将领,如今麾下人才济济,又有周瑜文武之才相助,二人南北呼应,实在羡煞旁人。 但事已至此,只能重新谋划,取平原无望,要趁着与东吴同盟的机会,尽快拿下魏郡。 军中粮草告罄,必须要速战速决,攻破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