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修建一条翻山越岭的道路,难吗? 那要看是什么情况。 在大明,能修万里长城这么巨大的工程。 但大明的边墙,能不能起作用,就很难讲了。 历史上,皇太极带兵进长城,如同回家一样简单。 在大明的淮南地区,水患严重,修建河堤,都是当地官员的要务。 大明工部对这些地方修建堤坝的总结,十年十筑,无一成功。 大明的工部还是有些能人的,还能直指要害,说这些河堤,都建在浮沙之上,根基不牢靠,一切都是白干。 可惜工部却没有指出来,这些东西,都是当地官员谋政绩,捞财的手段。 如果这些堤坝千年不倒,那还有他们什么事情! 天灾,永远不可避免! 人祸加天灾,那就是有死无生了! 这一年的大明,依然是灾难深重。 淮河以北,至今是滴雨没有下,特别是山东地区,更是旱情如火。 这些地方种在地里的麦苗,大多数晒得枯黄枯黄的,眼看就没救了! 往年洪涝肆虐的黄河,此刻几乎要断流了。 上游和下游,为了争水,往往几个村寨,械斗在一起,打出了狗脑子! 当官的,倒是不瘟不火。 没事,不过就是会产生大量流民而已。 流民好啊,流民可以卖钱! 并且上报朝廷,还可以因灾免税,又可以吃上一笔。 运气好,说不定户部还有赈灾款拨下来,又能赚一笔。 这些官员修的是儒家学术,但算计的能力,可不是一般的强! 朝鲜半岛,还有东瀛岛,也同样遭遇了旱灾! 不过,这里河流众多,兴义军为了利用水力,更是在这些河流上面,建了很多堤坝,修建了很多的水利工程。 有了这些工程,这些地方的粮食作物影响有限。 而且兴义军领地,现在地皮大,不需要去那种高山上种粮食。 只是有一些果树受到了影响,牧场也受到了一点影响。 杨延武始终认为一点,在这个年代,有粮食就代表着一切,所以他一直就重视粮食作物的生产。 干旱还不到两个月,从大明而来的流民,就增加了一倍。 外出海外求活,在大明的老百姓中,现在并不是一个什么秘密。 无论是地方,还是京城,或者是皇帝,都有耳闻。 但这个公开的秘密,没有人弹劾! 因为大家都有钱赚,谁弹劾就是砸自己的生意。 当然,流民外出海外求活的地方,肯定不能是东瀛。 毕竟倭寇给大明众臣的印象太过深刻,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士大夫,更是恨之入骨。 他们得到的消息,这些流民都去了爪哇国,曾经三保太监去过的地方。 这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去了就没法回来的地方,这让这些士大夫很安心。 这也是杨延武故意放出的消息。 如果这些流民,去了能影响到大明安危的地方,特别是东瀛,那他们还是会考虑一下风险的! 杨延武现在给大明制造了一种错觉,现在海外都是对大明毕恭毕敬的。 无论是东瀛,琉球,还是南洋等等。 杨延武派往大明朝贡的使臣,现在多达十几支。 当然都是假扮的! 都是南洋那种小得不能再小的国家,郑和以前记载过的! 朝贡一次,赚的可不少啊! 每次朝贡,大明礼部回的礼物,都不会少于一万两银子! 没办法,天朝上国的脸面,还是要保住的,即使是户部的库房可以饿死老鼠都在所不惜。 杨延武此时在江户城,杨延文也跟着来了。 “哥,你这个操作,太厉害了,就是派人装一下孙子,然后就被好吃好喝的供着,回来时还拿这么多赏钱! 为什么大明,对我们这些军户,却这么抠搜呢?” “因为你是大明的自己人啊,他们害怕胡虏,对付不了胡虏,但是对付自己人,可是有一万种方法!” 杨延武也没有想到是这种效果,他只是想给大明群臣一个假象而已。 杨延武需要人,而大明就是为他提供人的场所。 看着一船一船的流民从大明而来,杨延武都要感谢大明这个输血机器! 这批流民里面,有一部分其实还不是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