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听明白了这些问题之后,就可以进入第二段,水循环了。” 秦渊缓了几口气,悠然道。 来了! 重头戏来了! 一屋子的道士们深吸了几口气,重新平复了下心情。 乍一看,有的人甚至已经在自己的衣袖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红字。 有一帮子这样的学生,何愁没人上清北! 秦渊讲得更为兴起。 “各位道长有没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天上的云是如何产生的?” “为什么下雨之前,是乌云密布,乌云与下雨有什么必然联系么?” “为什么长江黄河等各路江河源源不断注入大海之中,大海的水位却没有变高,淹没了一些沿海的土地呢?” 秦渊一次性抛出了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都是依托于大家伙儿所熟知的自然现象。 可问题是,为什么呢? 这些自然现象,自打他们出生起,便已经存在了,便已经是这样了。 常识便是常识。 难以解释。 哪儿有这么多的为什么呢? 要不是知道秦渊是来传道的祖师爷,众人都想掀桌子,把他赶出去,然后怒斥道: 为什么,为什么,你怎么有那么多的为什么! 生来便是如此的东西,哪儿有什么为什么! 你小子有这么多的为什么,还不如滚去多抄几遍经书! 但,谁让问问题的是祖师爷呢? 为了不丢了堂堂太乙真宗的颜面,众人也只能挤出一副难看的笑脸,硬着头皮去想着合理的解释。 云是怎么产生的? 龙吐出来的! 下雨前为什么会乌云密布? 龙的口水? 为什么不会淹没? 天圆地方? 可是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应该有变化的吧? 就像水缸总有一点会装满。 那么水缸装不满的原因是。 ——水缸漏了! …… 良久,依旧没有勇士开口。 即便是老倒霉蛋蔺采泉也滚刀了,答不了答不了。 这问题谁答谁丢人。 “嗯?” “诸位道长,你们怎么都不说话,是这三个问题太难了吗?” 秦渊笑眯眯地看着眼前愁眉苦脸的道士们。 “既然你们都不说,那我说了。” “天上的云,其实是汽化的水汽,遇冷又重新凝结的小水滴,汇聚而成。” “然后,不断会有水汽冷凝下来,不断累积,颜色也就会越来越黑,就成了乌云。” “等到了不堪重负了,就会变成雨水落了下来。” “而这形成雨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大地上河流蒸发的水。” “二、大海上转移过来的水汽。” “大海的海面之所以不会上涨,其实是因为,海水也受日照蒸发,转移了一部分到大地上,又重新汇入了大海之中。” “而大地、天空、大海,三者所形成的一个整体,就是靠着这种方式维持着水总量的稳定。” “哪边多了,哪边少了,就会由道进行调节、转移,从而始终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这便是水的循环!” 道! 祖师爷在论“道”! 虽然秦渊说了这么一大段话,众人只听懂了一部分,甚至很多地方还觉得有矛盾,有问题,不对劲。 但是,道法无穷。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也是很正常。 祖师爷肯定是不会错的。 那么就是自己认知的问题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重要的是,在祖师爷的道中,自己领悟了什么。 虽然针对这段话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是最关键的道字,却是深深烙印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道的调控。 动态的平衡。 在变化中寻求平衡与稳定。 相互转化与制衡。 这是……太极! 道者,衡也! 祖师爷这哪儿是在讲水循环,分明是在揭示世界运行的道理,告诉大家世界,又或者“道”的本质呐!